22年统编版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年统编版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10:3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古诗三首 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预习重点 会写“侯、章”等7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预习难点 搜集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学简介 作家名片: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后数入节度使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作家名片:王建(约767一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栖(qī xī)鸦 御(yù xiè)柳斜 日暮(mù mò)
散(sàn sǎn)入 迢迢(tiáo zhāo) 札札(zhá zá)
2.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 pǔ sù wén zhānɡ
kū qì qīnɡ yínɡ wū yā
3.给“章”选择正确的解释。
A.歌曲诗文的段落 B.条目,章程 C.花纹 D.条理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____________)
妹妹的书桌上杂乱无章。(____________)
爸爸跟我约法三章,不让我到处乱跑。(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城(______) 暮(______) 皎(______) 河(______) 鸦(______)
诚(______) 幕(______) 咬(______) 何(______) 鸭(______)
5.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____________ 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擢:____________ 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庭:____________ 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节日与对应的诗句连一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清明节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七夕节
7.默写
《寒食》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作者:(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绝。
《十五夜望月》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创作的一首以__________为内容的七绝。
9.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放烟火。
10.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qī yù mù sàn tiáo zhá
2.汉宫 朴素 文章 哭泣 轻盈 乌鸦
3.C A D B
4.城市 日暮 皎洁 大河 乌鸦 诚恳 开幕 咬合 何必 鸭蛋
5.春天 柳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枝。 伸出 梭子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庭院 打湿 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寒冷的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桂花。
6.
7.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佚名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8.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韩翃 唐 王建 中秋节
9.D C B
10.
C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 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 沾湿了庭中的桂花。
11.
散 春夜 故园情
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被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B A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