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21: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隋炀帝下江南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
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
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南方:
北方:





东晋
十六国并存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一、隋的统一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1、隋朝的建立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25-220
220-
266
221-
263
222
266-316
304-439
534
581
386
317-420
420
479
502
557
589

439-581
南朝
420-589
北朝
439-581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北周
1.隋朝的建立
2.隋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历史传说——胭脂井
拓展延伸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含嘉仓160号窖内炭化的粮食
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隋的发展
(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含嘉仓示意图
(2)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隋朝疆域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北魏
西魏—北周
东魏—北齐
—— 隋
581
589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炀帝:朕有一个想法,想问问大家的意见。如今江南真是一个好地方,风景优美,So many漂亮妹妹,But从洛阳去一趟太不方便了,如果从水上开通,那多方便,南北交流更方便,也阔以体察民情,何等逍遥自在!
大臣1:简直了,北方本来就不稳定,需要运兵,此运河一通,可满足军事需求。
大臣2:臣也灰常赞同,这样以来不仅可以运输物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
大臣3:我勒个去,运河会劳民伤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修养生息是王道。
隋炀帝:来人呀,拖出去把他给朕灭了。
大臣4:真是有智慧,这真是功在当代,德载千秋。
百变大咖秀
二、大运河的开通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所以修大运河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开凿者及时间:
隋炀帝
605年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苏伊士运河
1858年动工,1869年通航。长170公里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巴拿马运河
1904年动工,1914年通航。长81.3公里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记法:
五河
一条大运河
两千多千米
四段
三点
海[hǎi]河
(害河)
黄[huáng]河
淮[huái]河
(坏河)
长江
钱塘江
练习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洛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
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重要。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影 响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炀帝巡游江都
提示一:金榜题名;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连中三元;
提示五:一举成名。
猜猜猜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2.诞生:(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一朝登天
寒门苦读
举子看榜图
状元匾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龄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龙舟模型
隋炀帝南巡
百家争鸣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隋末起义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
巡游江都
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相同点: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灭亡原因:
都短命:
秦朝和隋朝对比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开凿大运河
结束分裂,统一南北
科举制度
残暴统治
隋文帝
考试选拔人才
隋炀帝
繁荣一时,二世灭亡
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D
检测目标
2.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A
检测目标
3.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B
检测目标
4.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检测目标
5.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背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