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1、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置什么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
3、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清朝历史上哪位皇帝七下江南吗?“康乾盛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
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
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
来的消极影响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
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结果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朝开荒执照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人民多遭惨杀,
田土尽成丘墟。
官虽设而无民可治,
地已荒而无力可耕 。
背景
顺治帝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
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
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
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
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
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
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
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
顺治十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
改为“永为己业”。
4.具体表现
(1)土地方面
(2)水利方面
(3)种植方面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①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甘薯高产作物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清朝开荒执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 (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河道总督:靳辅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玉米
甘薯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5.意义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康熙南巡图》(局部,清宫廷画家王翚画)
《盛世滋生图》(局部,清宫廷画家徐扬画)
1.手工业:各种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1)丝织、棉织、印染、
制瓷等方面, 品
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其中
有些颇具规模
清代纺织图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
四大名镇之佛山镇
四大名镇之汉口镇
四大名镇之朱仙镇
2.商业: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
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前门街市图(局部)
条件
(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陆路和水运发达。
《盛世滋生图》局部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你请你说一说上面三句话分别对应的地点。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商业城镇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表现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材 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
商帮
结合所学,指出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祁县乔氏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晋商
徽 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徽商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人口锐减
康熙时:1.5亿
乾隆末年:3亿
(1)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天然植被
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2)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后期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清初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影响
目标导学三:人口的增长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商业发达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课堂小结
1、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A
检测目标
2、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 )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贸易的兴盛
D.商帮的活动
A
检测目标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业很发达,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
A.首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A
检测目标
4、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
A.北京 B.江宁
C.扬州 D.吴江县盛泽镇
D
检测目标
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
C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背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