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1、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清朝时期人口的增长带来哪些影响?
3、请举例说明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和其他朝代一样,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清朝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并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大兴文字狱,我们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军机处设立的目的与职责
2.知道大兴文字狱的史实,掌握清朝
实行文化专制的目的、表现和危害
3.了解清朝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及清朝实
行该政策的原因、表现
自主研学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1.背景
(1)清朝初期,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
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
议讨论,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康熙帝为
了抑制满
族贵族的
一些权力,
加强君主
专制设立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议一议: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皇 帝
内阁和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为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时间 雍正年间
过程 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就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
成员 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
特点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职责 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2.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帝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议一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就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
军机处外景
(1)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
亡,到乾隆时被撤销
(2)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
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
一步强化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
件等。即便是王公
大臣,没有皇帝的
特旨,也不准出入
军机处。
军机处值房
相关史料
辩论台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1)一方面,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
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2)另一方面,军机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4.评价:
军机处的设立,一方面,军国事务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它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时,设南书房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深入探究
1.文字狱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使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1)含义: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基本概况
目的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期 康熙、乾隆和雍正三朝
表现 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影响 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
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乾隆帝
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杀身之祸。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朝代
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深入探究
2.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维护集权统治
表现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
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
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史料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影 响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
(2)各级官吏,敲诈民众。
(3)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背景
军队颓废
财政危机
土地兼并
官场腐败
四大矛盾
官场腐败
原因: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表现:各级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败
军队颓废
原因:官场腐败之风的蔓延;久无战事
表现:军纪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相关史料
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赌博,就是养鸟斗鸡,十分颓废。
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养鸟的旗人
深入探究
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耗严重;官吏截留税款
影响: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虚弱
原因:用地紧缺,土地兼并严重
影响: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财政危机
土地兼并
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但在康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库充盈,尚能承受庞大的运转费用。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相关史料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农民失去土地,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但每年要把收获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交给地主。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有的地方农民逢年过节要给地主献上“送节钱”,嫁女儿要给“出村礼”,就连家里死人也要交纳“断气钱”。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沦为乞丐,数量极大。嘉庆时,北京
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
人。嘉庆元年的一个
冬夜,露宿街头被冻
死的竟达8000人。
相关史料
(1)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2)军队:军机败坏,军备废弛
(3)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知识归纳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议一议:
皇上,我朝无所不有,无需与他国交流。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原因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
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
——嘉庆帝的敕谕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概况
(1)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还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2)清朝在台湾设立建制后
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限制
(3)1757年
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至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广州十三行
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
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
中西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成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迫切需求。英国殖民者在控制了印度等地以后,更加垂涎富饶的中国,因此他们积极要求开放中国的市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而当时的中国,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东西方文明的冲撞中,此消彼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知识拓展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 烂。” ——马克思
正方:闭关锁国利国利民。
反方:闭关锁国误国误民。
辩 论
4.影响
广州十三行
(1)对西方殖民者
的侵略活动曾
起到过一定的
自卫作用
(2)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
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
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与世界各国交往。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链接现实
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君主专制的加强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设立军机处
推行文化
专制政策
闭关锁
国政策
维护封建
集权统治
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堂小结
1、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光绪
B
检测目标
2、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 )
A. 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 官营的对外贸易机构
C. 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 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C
检测目标
3、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台湾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
B
检测目标
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D
检测目标
5、“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鸦片战争前夕国人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是( )
A. 中西文化的差异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C. 中西人种的差异
D. 华夷偏见的存在
B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背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