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4 12: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 味 态,密度 ,溶解性 。
能溶于水



比空气大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遇单质[ ]: ;
2、遇氧化物[ ]: ;
3、遇碱[ ]: ;
4、遇盐[ ]: ;
5、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思考】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
C
C+CO2=====2CO
H2O
H2O+CO2==H2CO3
NaOH
Ca(OH)2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 ↓ +H2O
CaCO3
Na2CO3
CaCO3+H2O+CO2=Ca(HCO3)2
Na2CO3+H2O+CO2=2NaHCO3
高温
溶液变红
碳酸使石蕊变红
1、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参与 作用。 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用于消防 ,干冰做制冷剂,农业气态肥,工业制汽水和纯碱等。
三、二氧化碳的存在和用途
0.03%
光合
温室
灭火
1、原理: 。
2、药品: 、 。
3、装置: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
大理石(石灰石) 稀HCl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简易 加液 控速率 控起止
4、操作: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发生反应→收集(除杂)→验满→结束
5、注意事项:
(1)不宜用 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 。
(3)检查气密性方法:(a)受热法;(b)(c)(d)先 ,再加水至 ,若 则气密性好。
(4)除杂:如图,饱和NaHCO3溶液除去 ,浓硫酸除去 。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浓HCl、稀H2SO4
液封
夹好止水夹
液封
漏斗内液面不下降
思考:此处可否用饱和Na2CO3代替饱和NaHCO3溶液?
HCl
H2O
(5)收集:如示例标出后两装置导管进气箭头。
(6)验满:把 的木条放在 ,若观察到木条 则已集满。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燃着
集气瓶口
熄灭
CO2
CO2
(7)小结:制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固+固 → 气
固+液→气
难(不易)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
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
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课堂巩固
C
2、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CO2用作气体肥料 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CO2用来制Na2CO3
课堂巩固
C
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
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
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
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课堂巩固
D
课堂巩固
长颈漏斗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
A
干燥CO2
d a
e
5、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
(3)此化学工业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课堂巩固
2NaOH+CO2=Na2CO3+H2O
过滤
置换反应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