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元素》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45分钟
课 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探秘水的世界 课题四 元素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涵义,学会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 2、 懂得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及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自学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索新知 反馈练习 总结提高 布置作业 课前播放流行音乐“小苹果”,由音乐元素过渡到化学上讲的元素。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投影展示】 通过观察 分子模型,让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它们有何共同点? 【投影展示】 三种氧原子模型 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分析元素的定义: 明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故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提问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高钙奶”“加碘盐”中的“钙”“碘”的含义。 二、认识单质与化合物,理解含义 展示一杯水的图片 情景展示:超市一角 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词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包含关系: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老师作品,并让学生区分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的分布 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仅一百多种,并且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展示图片“地壳中元素含量”。 【归纳小结】 四、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过渡:外国人能看懂这幅图片吗?引出元素符号 观察47页图表找出常见元素氢、钠元素的写法并讲明元素符号的意义 观察47页图表从中找出获取的信息? 结课 谈收获 开心辞典 请同学们回家后搜集商品标签,并试着标出标签中的元素符号。 学生听着音乐,心情愉悦。 通过观察分子模型,学生交流据图获得信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同位之间相互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 学生描述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感受分类思想。 交流讨论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空气的分类情况,说出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动手画 生看图找出信息 知道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的含义 学生交流获得信息。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或者是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从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出发提出音乐元素,进而过渡到化学上的元素,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学会区分单质、化合物 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加深物质分类的理解。 进一步加深定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 检验学习成果,查缺补漏。 学以致用,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 元素 1.定义: 单质 2、据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类: 化合物 书写: 氢:H 钠:Na 3、元素符号 含义:(元素、一个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