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2.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的条件是( )
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②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③罗马帝国东部演变为拜占庭帝国 ④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4.在与蒙古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俄罗斯人的领导者接受了东方蒙古人在政治制度、军事行政组织、人民普遍纳税服役、尤其是关于王权无限的教诲,从而才拥有了建立专制国家的种种手段和武器,到16世纪中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建设开始起步,俄罗斯国家开始走向中央集权。此处“俄罗斯人的领导者”和“16世纪中期”确切地分别是指( )
A.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时期 B.查士丁尼 伊凡四世时期
C.伊凡四世 莫斯科大公时期 D.莫斯科大公 查士丁尼时期
5.查理马特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欧政治制度是( )
A.雅典民主制 B.封建等级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6.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的是( )
A.《新法典》 B.《法理概要》 C.《法学汇纂》 D.《查士丁尼法典》
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8.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奴隶社会正日益发展 D.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9.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0.右面图片所显示的场面,作战双方是( )
A.奥斯曼土耳其—拜占庭
B.西罗马—拜占庭
C.波斯—奥斯曼土耳其
D.马其顿—基辅罗斯
11.就经济繁荣状况而言,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和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繁荣时期,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帝国都城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B.首都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唯一城市
C.奥斯曼帝国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D.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12.图格拉王朝时期,全国共有23个省。各省的税收首先用于地方的军政开支,余额上缴德里。除直接隶属于中央的省份外,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由此可见,当时的德里( )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苏丹力量强弱而变化 B.土邦拒不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和拒绝缴纳贡税
C.以印度教为国教且重要职位由印度教王公担任 D.土邦脱离中央管理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1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了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
14.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我们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导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5.高丽开国后,王建对内着手恢复秩序。高丽王朝曾采取的措施有( )
A.仿效中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B.地方分为十道并推行土地国有
C.选官用人引入中国九品中正制 D.由穆斯林担任行省总督等重要官职
16.13世纪初,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的是( )
A.斯拉夫人 B.日耳曼人 C.突厥人 D.阿拉伯人
17.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这些农作包括( )
①马铃薯 ②玉米 ③番茄 ④花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城内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后来建立在这座废墟上的城市是( )
A.墨西哥城 B.温哥华 C.布宜诺斯艾利斯 D.巴西利亚
19.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20世纪初,学者们辨认出少量玛雅文字,但没有从根本上涉及语音和真正语言的识读。学者们长期没有找到研究玛雅文字的正确方法,始终认为玛雅文字只是一种“象形图画文字”。据此可知玛雅文字的特点是( )
①属于象形文字 ②独具特色,较难破译 ③由音符和意符组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0.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意。据其渊源,有人也把该地称作( )
A.“失落的玛雅城邦”
B.“失落的印加城市”
C.“失落的特诺奇蒂特兰”
D.“失落的廷巴克图城”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20万大军围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庭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二 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指出其繁盛的重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分析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3)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对我们有何重要启示?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6世纪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兴起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贸易帝国即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王国第74代国王兰巴曾建造了66座独石方尖碑。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碑很可能是阿克苏姆国王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墓碑。……今天,在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州阿克苏姆考古遗址上仍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方尖碑,这些碑雕刻精美、外形壮观。……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在社会文化方面,国王埃扎纳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在阿克苏姆石碑群不远处,有一处带围墙的宽敞建筑群,主体是两座教堂。其中一座很古老,而另一座的年代显然要近得多。这两座教堂都是为锡安山的圣玛利教堂的存放金约柜的使命而建造的。
——据《中国世界古文化:阿克苏姆文化——以方尖碑著称的文化》
(1)阿克苏姆的方尖碑群有何主要历史价值?
(2)阿克苏姆铸币图案有何象征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阿克苏姆的社会文化状况。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素(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君士坦丁堡战役的结果和危害。
(2)后来穆罕默德为什么及时叫停了军队的疯狂掠夺行为?
参考答案
1——20:AABAB DDBDA BACBB CAADB
21.(1)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封闭保守,故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3)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2.(1)价值:是了解阿克苏姆王国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王国兴衰的重要实物史料。
(2)意义: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
(3)状况:教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艺术很高超。
23.(1)结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危害:君士坦丁堡城中的人民遭受很大伤害;城中建筑物遭到重大破坏。
(2)穆罕默德希望将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他不希望这座千辛万苦攻下的城市成为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