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同步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0 21: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子产执政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刑法浇鋳在金属器皿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列政治主张中与子产观点相符合的是
①“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②“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这表明唐律
A.开始融合了儒法思想 B.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C.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 D.突出天朝上国的观念
3.明代思想家颜钧在《箴言六章》中写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这反应出当时统治者的治理思想是
A.强化法制体系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调礼制教化
4.统治者很早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据《左传》记载,有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九刑》。吕思勉指出,“西周以前,刑法率取秘密主义。至春秋时,则郑铸《刑书》,晋作《刑鼎》,渐开公布刑法之端了”。法律内容由秘密而公开化,这表明春秋时期
A.德治与法治之争终结 B.国家治理方式的进步
C.地主阶级专政最终确立 D.治国理政崇尚严刑峻法
5.“永徽初,敕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等……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下列关于材料中法律文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典 B.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C.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反映中央机构职责分明
6.《大明律》主张:“威人以法,不如感人以心,讲信义,励廉耻,才是导民之根本。”对于死罪,“必当分别”,为此,在具体操作上,实行“有罪减等”。凡杂犯死罪者,免死,终身役劳,“以全其生,且冀其悔罪改过,复为善人”。这体现出明代法律
A.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B.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
C.强调惩治与教化并举 D.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7.我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的大批秦简,被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这批秦简中,秦律占50%以上,主要记载了从战国末期至秦始皇年间的秦代史事和秦代施行的600余个法条,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等,蕴含着人权、生态、环保等理念。这反映了
A.秦律调整封建经济的作用 B.秦始皇集司法大权于一身
秦时期法律严苛刑罚严酷 D.秦律具有先进性与完备性
8.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 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
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D. 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
9.《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
A. 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 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 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 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1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评判。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 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 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 《箴言六章》
A. 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 B. 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 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 D. 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11.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条款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对不孝罪的界定和惩罚措施、为官者的“丁忧”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 “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 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 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 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1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的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 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 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13.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 ,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可见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 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 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1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
①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
②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③秦朝法律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
④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汉法也规定:“贩卖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人之。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材料反映出秦汉时期()
A. 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B. 商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C. 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D.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蒙古统治者在统一中国后,出于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需要,在接受儒学和借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策略后,一改草原游牧民族贵壮贱老的风俗,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制定实施了多种救助和优待老人的政策和措施,如给予“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物质救助和赏赐;给予七十岁以上老人刑律优免;给予八十岁以上高年荣誉旌表;设立官方养老机构养济院;对养老责任人的特殊优待;颁布《刑法》对不赡养和虐待老人者处罚等等。但同样是老人,官员、蒙古族和色目各族以及京师地区,在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中往往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优待,渗透着鲜明的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区位差异,反映了元朝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
——改编自李莎《元朝的养老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的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朝的养老政策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在《田律》、《徭律》、《工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律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总结秦律的特点。
1.D2.B3.D4.B5.B6.C7.D8.C9.C10.D11.B12.B13.D14.B15.A
16.(1)特点:接受儒学和借鉴前朝经验;涉及对象广泛;以立法的形式推进;政府主导;赏赐与惩罚相结合;带有鲜明的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区位差异。
(2)积极影响:接受儒学和继承发展了前代的养老政策,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关注弱势群体,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推动外儒内法的发展。消极影响: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区位差异明显,不利于调和社会矛盾;实施效果有限,具有时代局限性与阶级局限性。
17.(1)看法: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所沿用。
(2)措施:保护农田水利和山林;规范社会经济活动或严格货币流通、市场管理;保证国家工程建设或严格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严格官吏任免、军爵赏赐;保护私有财产或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保证对人民的经济剥削;限制工商业活动或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3)特点:形成时间长;内容复杂或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过于严苛或刑法严酷;体现法家思想;体现地主阶级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