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气密性
C.过滤 D.测定溶液pH
2.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中酒精酒出来着火了,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硫酸溶液
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D.实验时稀盐酸飞溅到眼睛里,闭上眼睛揉一揉就好了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烟
B.高锰酸钾溶于汽油形成紫红色溶液
C.铁溶解在稀盐酸中,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B.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气体
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红光,冒浓厚白烟
5.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肥皂水pH=10.2 牙膏pH=8.5 西瓜汁pH=5.8 食醋pH=2.4
A.牙膏显碱性 B.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C.西瓜汁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使用过多的食醋
6.化学实验中常会呈现颜色之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实验事实不符的是
A.将生锈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
B.将少量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中,微热,浑浊液体会逐渐变为蓝色溶液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D.将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颜色由紫色逐渐变为蓝色
7.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A.熟石灰:碱 B.液氮:单质 C.不锈钢:纯净物 D.NaCl:盐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9.下列物质的俗称或名称化学式都完全正确的是
A.氯化锌——ZnCl B.烧碱、火碱——NaOH
C.氧化铁——FeO D.水银——Ag
10.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图是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硫酸氢钠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水溶液显酸性
B.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C.硫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D.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中和反应的实质相同
11.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N2 鉴别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观察现象
B CaCO3中含有CaCl2 检验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除杂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4.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酸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红色,碱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向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C.花青素中共有32个原子 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离子等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 原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变化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C O2可以助燃,CO2不支持燃烧 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用途不同
D NaOH和Ca(O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OH-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会借助多种科学方法,提高研究效率。例如: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比较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等,据此,我们可以(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出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通过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构成粒子进行(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___,可以发现它们具有相似 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组成中含有(填粒子符号)______。
(2)氢硫酸(H2S)的水溶液中含有H+,利用(对比、比较、归纳、演绎)_____方法,我们可以预 测氢硫酸溶液能与下列(填序号)____发生反应。
①氦气 ②熟石灰 ③铜 ④稀盐酸 ⑤氧化铜
17.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C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______色。
18.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下图是液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种类发生了改变。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色;浓氨水需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_____。
三、推断题
1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已知A常用作食品干燥剂,E→F的反应条件是通电。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D一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C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2)C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3)E→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写一个即可)
四、实验题
21.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F的___________(填“m”或“n")端导入,X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则NO的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从C~E中选填字母)。
(5)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2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若用⑤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b或c)进。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是因为生成_______(填写名称)其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4)③中,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_______(填字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五、计算题
23.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钡溶液,废水pH随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列式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A点所得的溶液过滤,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该硫酸厂用熟石灰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该工厂每消耗1吨熟石灰可以得到0.8吨硫酸钙,下表为处理废水的各项生产成本及产品的价格:
项目 单价(元/吨)
熟石灰 400
硫酸钙 600
辅助费用(每吨) 500
分析,如果该工厂每天要处理含硫酸9.8吨废水,是倒贴钱还是赚钱?___________,倒贴(或赚)了___________元。
24.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 g稀硫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
(2)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当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不能整除的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B 6.D 7.C 8.A 9.B 10.C 11.C 12.C 13.B 14.C 15.A 16.(1) 红 归纳 比较 H+
(2) 演绎 ②⑤
17.(1)稀盐酸
(2)HCl+NaOH=NaCl+H2O
(3) NaOH、NaCl 红
18.(1) -3 分子
(2) 红 易挥发
19.(1) CaO 可以用于医疗急救
(2)(合理即可)
(3)
20.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21.(1) 铁架台 长颈漏斗
(2) B
(3) m 浓硫酸
(4)E
(5)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没有
22.(1)试管
(2) ② b
(3) 澄清石灰水浑浊 碳酸钙 CO2+Ca(OH)2=H2O+CaCO3↓
(4) H2O+CO2=H2CO3 AC
23.(1)解:设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x=4.9%
答: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9%。
(2)1.3%
(3) 倒贴 3108
24.(1)H2SO4、Na2SO4
(2) 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x=9.8%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y=1.42g
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