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12: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燕 歌 行》
高适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唐代“边塞诗”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作者简介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適见到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写作背景
解题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赏析小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作用: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注释】①征戍:指远行戍守边疆。
②和: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
【大意】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燕歌行》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发展变化?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赏析诗歌
思考:
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结局
(心愿)
  
诗歌结构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烽突起
慷慨出师
力尽关山
轻敌战败
被围不归
两地相思
死斗心愿
怀念李广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注释】烟尘:烽烟和尘土,指战乱。残贼:指残忍暴虐的敌寇。赐颜色:指给予褒奖恩宠。摐:撞击。伐:敲击。旌旆:旗帜。逶迤:舒展的样子。四瀚海:唐代对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
【大意】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 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 对这种精 神又格外褒奖恩宠。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在碣石山中舒展飘扬。校尉从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 于把战火 燃到内蒙古的狼山。
【2】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四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释】边土:即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凭陵:逼压。
半死生:死生各半,指伤亡惨重。穷秋:晚秋,深秋。腓:枯萎。
当:承受。恩遇:天子的知遇之恩。
【大意】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人侵犯,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士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注释】铁衣:用铁片制作的战衣,借指战士。玉箸:玉制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绝域:极远的地方。三时:早、午、晚。阵云:浓重堆积似战阵的云层。寒声:凄凉的声音。刁斗: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
【大意】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边地动荡不安,难以越过,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绝无仅有。早、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四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为国捐躯。
李将军:(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史记》
【大意】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历来志士为(保卫国家的)气节献身,难道是为了个人的功勋!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之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
总 结
(一)思想内容: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二)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为什么这首诗歌能成为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摐金伐鼓下榆关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旌旆逶迤碣石间
理解性默写
战士军前半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美人帐下犹歌舞
死生
7.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用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凄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8.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9.高适的《燕歌行》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 ,
”。
身当恩遇常轻敌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玉箸应啼别离后
铁衣远戍辛勤久
力尽关山未解围
10.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 ,
”。
11.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12.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边庭飘飖那可度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
绝域苍茫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