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要求】
1.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
2.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素养目标】
1.掌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背景及基本过程
2.理解“亚洲的觉醒”的含义,并分析其特点。
3.对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中国的辛亥革命进行横向比较,形成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
1.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及成因
【名词解释】
1.民族民主意识: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亲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民主意识,是人们对于民主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往往表现为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包括对民主的看法,对民主现象的评价,对自身民主权利的认识、掌握和运用。
2.民族独立运动:一般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亦称“民族解放运动”"民族民主运动"。
【知识体系】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条件: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葡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②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进程
(1)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
(2)西属拉美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
(3)葡属巴西: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1)政治经济发展停滞。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英美势力的渗入。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3)美国的拉美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将拉美视为其势力范围,实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4、民族民主革命的继续
(1)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①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支持下赶走了独裁者。
②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5、特点
(1)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席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
(2)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
(3)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复杂,斗争具有双重性(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交织)。
(4)以战争的形式思想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
(5)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土生白人)领导(如玻利瓦尔、圣马丁)。
(6)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影响
(1)积极:①彻底推翻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③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消极:拉美地区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之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二、亚洲的觉醒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1)建立政党:1885年,印度民主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主平等和自治。
(2)确定目标: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3)政治罢工:①起因: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抓捕提拉克。②经过:孟买10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③影响: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3、伊朗立宪革命
(1)时间:1905-1911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
(2)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3)意义:革命虽然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4、中国辛亥革命
(1)概况: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2)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三、非洲的抗争
1、背景
(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2)非洲人民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
2、埃及抗英斗争(1882年)(失败)
(1)表现:①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2)结果: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3、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失败)
(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
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2)特点:持续近20年,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4、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1896年)(成功)
(1)领导者:孟尼利克二世(埃塞俄比亚皇帝)
(2)纲领文献:《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3)重要战役:阿杜瓦战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
(4)结果:起义胜利,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拓展延伸】
1、拉美独立战争呈现的特点
(1)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
(2)由拉美地区土生白人领导。
(3)以战争的形式实现独立。
(4)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亚洲的觉醒的历史意义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3)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4)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5)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6)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3、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特点
(1)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2)领导力量是旧式阶级。
(3)带宗教色彩。
(4)结局有成功,也有失败。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与历史意义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运动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以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主
意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