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1 11: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2022 年 月 日 星 期 星期
课 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 型 讲授 课时 1
课时 三维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图片和视频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题变化 及效果处理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120年两个甲子,同样是农历辛丑年,中国外交从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到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大国气度,显示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信。中国外交是如何打破旧中国的屈辱外交逐步发展的?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展示史料,思考:如图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和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 3.展示史料,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4.教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5.展示史料,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归纳: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展示万隆会议的有关图片,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教师讲述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2.阅读教材第,找出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3.出示材料,思考: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意义? 4.学生分组讨论:“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各国的处境、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总结: (1)成就: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并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④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率团出席。 ⑤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原因:民族独立,国际地位提高,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外交家的智慧。 三、课堂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昨天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学生回答: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生回答: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学生回答: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学生回答:“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学生回答
板 书 设 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导学案 2.背诵知识点
教 学 后 记 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图片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