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2021·衡阳改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君主立宪制
2.(2021·海南)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3.(2019·孝感)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10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
4.(2021·常德)“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5.(2021·株洲)“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三通”达成共识
6.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这说明海峡两岸( )
A.实现了统一 B.开始政治对话
C.交往日益密切 D.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
7.同学们拟定收集如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1.国庆70周年大阅兵
2.“辽宁舰”“山东舰”航母
3.歼-20战机升空
4.地空导弹实弹发射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8.从开国大典到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9.(2020·咸宁)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 )
A.“一国两制”构想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0.(2020·孝感)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某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1.(2019·孝感)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中国台北的关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苏联支持中美建交
C.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
12.(2019·咸宁)1979年1月28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下列各项不属于公报中美国对中国承诺的是( )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由此说明党和政府( )
A.重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4.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D.奠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
1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6.《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一文中指出:只有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才能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这说明了( )
A.加强军队建设的必要性
B.中国坚持走科技强军的道路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军事力量超过其他国家
17.(2021·烟台)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大喜,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材料二 如图,《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该协议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 352.3 64 3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实行这种制度有何意义。(3分)
材料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4分)
19.(2021·青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摘编自蔡磊《中华五千年风云纪实》
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3分)
答案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2021·衡阳改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B)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君主立宪制
2.(2021·海南)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B)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3.(2019·孝感)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10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B)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
4.(2021·常德)“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C)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5.(2021·株洲)“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C)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三通”达成共识
6.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这说明海峡两岸(C)
A.实现了统一 B.开始政治对话
C.交往日益密切 D.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
7.同学们拟定收集如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B)
1.国庆70周年大阅兵
2.“辽宁舰”“山东舰”航母
3.歼-20战机升空
4.地空导弹实弹发射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8.从开国大典到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B)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9.(2020·咸宁)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D)
A.“一国两制”构想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0.(2020·孝感)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某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C)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1.(2019·孝感)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中国台北的关系。”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B)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苏联支持中美建交
C.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D.中美开始结束敌对状态
12.(2019·咸宁)1979年1月28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下列各项不属于公报中美国对中国承诺的是(C)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由此说明党和政府(A)
A.重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C.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4.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的‘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B)
A.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D.奠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
15.“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6.《科技铸剑——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一文中指出:只有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才能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这说明了(B)
A.加强军队建设的必要性
B.中国坚持走科技强军的道路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军事力量超过其他国家
17.(2021·烟台)1901年和2021年都是辛丑年,但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21年当地时间3月18日,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据此可知,中国(D)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大喜,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答案:“公主”:文成公主。(1分)重要意义:加强了汉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1分)
材料二 如图,《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该协议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4分)
答案:1951年;和平解放。(2分)意义: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分)
材料三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 352.3 64 3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实行这种制度有何意义。(3分)
答案: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材料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
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4分)
答案: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19.(2021·青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摘编自蔡磊《中华五千年风云纪实》
材料三 2021年3月23日,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以人权为由对中国有关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将会对上述国家实施对等制裁,并强调“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2分)
答案: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提出:周恩来。(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简要分析中美建交时的国际政治格局。(2分)
答案: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1分)政治格局: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各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看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发言后你有何感想?(3分)
答案: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1分)感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外交底气更足(或弱国无外交,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