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2021·盐城)2021年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2.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3.(2021·孝感)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下列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 )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
4.下图中的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5.(2021·衡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这反映出( )
70年代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发展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6.使用订餐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手机订外卖;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了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B.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的出行方式多元化
7.(2021·安徽)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8.中国1958年就提出了制造卫星的目标,但真正实施是从1965年才开始的,如何应对极端的温差、宇宙的高辐射、失重条件等问题,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从原理开始,一点点摸索并最终解决的,最终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材料旨在说明中国( )
A.航天技术领先于世界 B.航天科技进步巨大
C.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 D.科技领域投入巨大
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
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缴回节余粮票
,
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产品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0世纪90年代,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相继出现,人们的服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C.收入增加了,追求穿出个性
D.改革开放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出现新变化。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用中的几组关键词中,符合这一“新变化”的一组是( )
A.时装展、绿色食品、家居精装修
B.自行车、家用电脑、移动电话
C.移动电话、绿色食品、布票买布
D.土坯茅草房、时装展、粮票买米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结婚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当今社会结婚常见四大件:钻戒、家电、汽车、房子。
材料二 深圳,是当代中国新兴的移民城市。截至2011年,深圳总人口1 046万人,其中原住民只有30多万,人口的90%以上是来自外地的移民。移民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必须改变原来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率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务员制度等多项改革,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移民大量涌入,形成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孕育出深圳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刘志山、兰美荣《移民文化与深圳
特区的发展》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由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及新媒体构成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理念,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全球化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已融入“地球村”经济系统内,与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激烈碰撞,生活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
(1)材料一体现出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移民城市。移民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
答案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2021·盐城)2021年我国科技喜讯不断: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5月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成就与此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是(C)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进行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2.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A)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3.(2021·孝感)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巨星陨落,山河同悲。下列对袁隆平评价恰当的是(C)
A.隐姓埋名、两弹元勋 B.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C.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D.九天揽月、太空漫步
4.下图中的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A)
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5.(2021·衡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这反映出(B)
70年代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发展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6.使用订餐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手机订外卖;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了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C)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B.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C.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的出行方式多元化
7.(2021·安徽)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A)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8.中国1958年就提出了制造卫星的目标,但真正实施是从1965年才开始的,如何应对极端的温差、宇宙的高辐射、失重条件等问题,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从原理开始,一点点摸索并最终解决的,最终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材料旨在说明中国(C)
A.航天技术领先于世界 B.航天科技进步巨大
C.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 D.科技领域投入巨大
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C)
,
1957年,东北纺管局员工缴回节余粮票
,
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产品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0世纪90年代,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相继出现,人们的服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B)
A.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C.收入增加了,追求穿出个性
D.改革开放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出现新变化。下列关于人们衣、食、住、行、用中的几组关键词中,符合这一“新变化”的一组是(A)
A.时装展、绿色食品、家居精装修
B.自行车、家用电脑、移动电话
C.移动电话、绿色食品、布票买布
D.土坯茅草房、时装展、粮票买米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结婚四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当今社会结婚常见四大件:钻戒、家电、汽车、房子。
材料二 深圳,是当代中国新兴的移民城市。截至2011年,深圳总人口1 046万人,其中原住民只有30多万,人口的90%以上是来自外地的移民。移民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必须改变原来的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率先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务员制度等多项改革,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移民大量涌入,形成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孕育出深圳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刘志山、兰美荣《移民文化与深圳
特区的发展》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家实力已经达到近现代前所未有的水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由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及新媒体构成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理念,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全球化消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已融入“地球村”经济系统内,与各国消费品和消费文化激烈碰撞,生活方式受到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改变。
(1)材料一体现出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产品不断丰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移民城市。移民为深圳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答案:原因:国家政策的推动;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开放带来的机遇;改革开放的窗口;等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影响:促进深圳快速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入;形成移民文化;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
答案: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任答两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