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2021·怀化)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国家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十四五”规划。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2021·鄂州)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的决议
4.(2021·毕节)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面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5.(2019·咸宁)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6.(2019·黄冈)图1、图2、图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图1 图2 图3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7.(2020·孝感)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8.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搜集到如下的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 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
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 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3分)
【能力提升】
10.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从1953年到2006年,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十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6年至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10月),我国先后研究制定了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我国从“计划”到“规划”的变化( )
A.表明计划经济以消极作用为主
B.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C.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D.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11.(2021·广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治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12.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实现了两个转变:首先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其次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其中第二次转变实现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党籍,并被非法监禁,遭受了残酷迫害。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D.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4.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中国青年》《解放军报》上的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该历史情境发生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12月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9年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决定
材料二 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结底是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2021·怀化)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C)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国家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十四五”规划。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C)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2021·鄂州)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A)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通过了土地改革的决议
4.(2021·毕节)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面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D)
5.(2019·咸宁)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D)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6.(2019·黄冈)图1、图2、图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D)
图1 图2 图3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7.(2020·孝感)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D)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8.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搜集到如下的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
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 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
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 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性经济规划开始了,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中国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这一时期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改造”“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3分)
答案: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3分)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正确的方针与政策。(3分)
【能力提升】
10.2021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从1953年到2006年,国家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十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6年至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10月),我国先后研究制定了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我国从“计划”到“规划”的变化(B)
A.表明计划经济以消极作用为主
B.体现了国家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C.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D.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11.(2021·广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治思想
D.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12.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实现了两个转变:首先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其次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其中第二次转变实现的标志是(C)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党籍,并被非法监禁,遭受了残酷迫害。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C)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D.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4.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中国青年》《解放军报》上的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该历史情境发生在(C)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12月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9年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决定
材料二 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结底是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5分)
答案:(示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3分)理由:体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更好地得到保障。(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3分)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2分)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是不断探索的结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