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真理只有一个……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2.(2021·齐齐哈尔)“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干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立“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 )
A.结束了“大跃进”
B.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6.(2020·咸宁)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的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7.(2019·孝感)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8.(2021·南京)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9.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2021·铜仁)阅读下列“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翻身】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材料二 【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 【奔小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材料一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进行尝试的地方。(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并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含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2分)
【能力提升】
1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1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两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 )
A.土地所有权不同
B.土地经营方式不同
C.农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D.农民政治地位不同
14.“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划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6.【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发展】(6分)
小华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发展”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干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请为小华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真理只有一个……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针对的是(C)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2.(2021·齐齐哈尔)“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B)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一国两制”的构想
4.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干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D)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立“生死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他们的做法(C)
A.结束了“大跃进”
B.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6.(2020·咸宁)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的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B)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7.(2019·孝感)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D)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8.(2021·南京)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D)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9.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2021·铜仁)阅读下列“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翻身】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材料二 【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 【奔小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1)材料一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进行尝试的地方。(2分)
答案:历史事件:土地改革。(1分)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并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答案:变化历程: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2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含义。(2分)
答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2分)
答案: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能力提升】
12.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A)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1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两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A)
A.土地所有权不同
B.土地经营方式不同
C.农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D.农民政治地位不同
14.“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划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D)
A.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6.(2021·黄冈市模拟)【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发展】(6分)
小华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发展”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干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请为小华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答案:题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
论述: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