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1 09: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它起源于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各国。起自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领域。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一)背景(以意大利为首的西欧国家
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1、经济基础:西欧中世纪晚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
2、人文基础: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又汲取了东方文化,一大批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天主教神学占
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
表  现
主   张
禁欲苦行
来世幸福
促 进
创造财富
现世享乐
意大利
文艺复兴
主 张
现实
追求
矛盾
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文艺复兴的实质: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一场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腐败守旧和宣扬的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三)文艺复兴的过程及成就: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人物 代表作 思想内容
文 学 三 杰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讽刺教会的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人物 代表作 思想
美术 三 杰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琪罗 《大卫》
达 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描绘现实生活,展现人的内心世界
(三)文艺复兴的过程及成就: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2.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及各领域
(三)文艺复兴的过程及成就:
代表:英国的莎士比亚
作品《哈姆雷特》等
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想!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四)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传播了人文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材料1: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2: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材料3:“经济因素是宗教改革运动产生的重要动因,教会帝国需要财政上的保证,所以教会深深卷入世俗社会的经济活动……教会也过多干涉了世俗社会的司法事务……教会不愿意放弃世俗化的做法,所以,教会自我改革的通道堵塞了。”——朱孝远
根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与腐败统治,日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统治
④主要原因: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掠夺
2、兴起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 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马丁 · 路德观点: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马丁 · 路德观点: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②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将人们从罗马教会的精神独裁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Why does not the pope, whose wealth is today greater than the richest of the riches, build just this one church of St. Peter with his own money, rather than with the money of poor believers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4、发展
①德国:德国宗教改革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②欧洲其他国家: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建立新教“加尔文教”
日内瓦学院
材料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材料2: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
根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
5、影响
① 政治上:打击西欧以罗马天主教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经济上:新教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精神文化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2.哥白尼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3.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
5.近代科学建立的意义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和社会进步。
①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条件。
②近代科技诞生后,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思考: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告诉人类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西方文化史》
人们发现了哪些人类社会的法则?
人的理性是如何进一步张扬的?
“启蒙”与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人物 主张 共同点
伏尔泰 君主立宪制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卢梭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亚当·斯密 经济上自由竞争 康德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他们逝世6年后,康德回答了什么是“启蒙运动”
9年后,美国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00多年后,严复、梁启超等人开始研读他们的著作。
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影响
课堂检测
1.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由这一言论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代议制度制约了民众的自由 B.自由思想受公共意志制约
C.资本主义民主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 D.卢梭等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和独裁
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解读题干,可知,卢梭认为,自由受到“枷锁”限制。结合选项,只有B.自由思想受公共意志制约,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2.宗教改革前,西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基督教、经院哲学混为一体,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学校办在教堂和修道院里,教师由僧侣担任,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
A.宗教和世俗文化矛盾尖锐 B.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
C.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 D.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
C
【详解】
根据材料“各门学科都是神学的附庸,文化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课程设置也以宗教的需要为目的”等信息可知,说明基督教控制着当时的教育事业、科学文化等,即人们的思想深受宗教影响,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宗教和世俗文化一体,没有体现两者矛盾,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欧洲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文化水平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欧洲在科技文化水平上落后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没有强调文化教育居于社会基础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3.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A.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B
【详解】
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概念,可排除A;C项说法绝对化,而且不符合史实,D项的说法夸大了卢梭这一言论的作用,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所以本题选B。
4.邹容在《革命军》讲到:“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到旧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这种革命“天经地义”的思想来源于(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马丁·路德
B
【详解】
材料中文字体现的是“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的思想,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不遵守契约,人民推翻政府统治即为合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来源于启蒙思想家卢梭,B正确;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的思想,A错误;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的思想,C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D错误。
5.自15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A.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 B.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格局
D
【详解】
根据“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可得出,文艺复兴的学者们在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神权统治的同时,也对封建神权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因此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格局,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格调高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专制,排除B;文艺复兴运动不是保守的运动,排除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