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上同课异构】屈原(节选)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九上同课异构】屈原(节选)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23: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郭沫若
部编九上语文课件
屈 原

温故知新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人物名片
屈原——芈姓,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合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破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初读感知

课文链接
全剧分为: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剧本内容
·本剧讲了哪两个部分的内容?
(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结尾):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

剧本内容
·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迸射出光明了吗”)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从“炸裂呀”到结尾)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品读探究

戏剧冲突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靳尚和郑詹尹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戏剧冲突是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发展到高潮的。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高潮部分。

剧本独白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屈原的内心独白

剧本独白
·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
·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屈原痛斥了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这些事物仅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 征
剧中角色 象征意义 整体寓意
风、雷、电
土偶木梗 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展现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斗争,借古讽今 。
·象征手法:
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用种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的意义。由“象征物”和“象征义”两部分构成。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知识链接】
剧中角色 象征意义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人民群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指坚定的信念;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除此之外,你觉得文中提到的哪些事物还具有象征意义呢?

剧本独白
·抒情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

剧本独白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剧本语言
剧本语言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剧本语言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表达出了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运用呼告,表感叹,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思考。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比拟呼告 :就是将物拟作人,然后直接与它说话,即人直接与事物说话。
【知识链接】

剧本语言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运用了呼告、排比、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舞台说明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
第一、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辅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刷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
如“东皇太ー庙之正殿…时有大风地哮”
描述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布景等信息。

舞台说明
第二、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如“靳尚带卫土二人,各蒙面,地由右側登场”“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
提示人物的上下场
如“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沉默有间……将屈原出”“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挙曲于胸前”
这是屈原的上场。提示屈原的衣着、容貌、神态等。

舞台说明
第三,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如括号中的“命卫土乙”“迟疑地”
“惊异”“含怒”“把面巾蒙上,向卫土”等。
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知人论世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写作背景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我写我秀

分角色朗读
【提示】
这里的人物主要有三个:靳尚、郑詹尹和屈原。靳尚,高高在上、阴险、恶毒。郑詹尹,则阴险、胆法、狡诈;他对新尚毕恭毕敬,他的迟疑,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怕出乱子”
心疼东皇太一庙,而在靳尚威胁说“大义灭亲”时,他“最后下定决心”。屈原则要读出那种物我同化、光明磊落、坚贞高傲的形象,以及喷涌而出的愤慨激情。

我写我秀
前文提到屈原不喝酒,但靳尚要求郑詹尹用毒酒来谋害屈原,请你发挥想象,编写剧本,演出郑詹尹劝屈原饮毒酒的过程。
【示例】
(郑詹尹左手提灯,右手拿一杯酒,由左侧之门入场。)
郑詹尹:三闾大夫,你又在做诗了吗?我看你好像朗诵了好长的一首诗。怕是口渴了吧。我给你备了一杯甜酒来,请你润润喉吧。
屈 原:多谢,我手脚被铐,不便饮酒。
郑詹尹:我看你的喉嗓一定渴得很厉害的,这酒我捧着让你喝。
屈 原:谢谢你,我现在口不渴。我本来也不喜欢喝酒。我口渴了,一定领你的盛情。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就不打扰你啦。
部编九上语文课件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