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小节练习(Word版含答案) | ![]() | |
格式 | doc | ||
文件大小 | 652.5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2-10 23:06:14 |
F浮A;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因此乙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B=F浮B,FC=F浮C,由于F浮A=F浮B=F浮C,所以,FA>FB=FC;故D正确.故选D.
3.C
【详解】
木块露出水面,即浸入水中,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所以木块的体积: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4.D
【详解】
当轮船由大海驶入长江后,都是漂浮,船受到的浮力:F浮=G,∵船受到的重力不变,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又∵F浮=ρ水v排g,ρ海水>ρ江水,∴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江水的体积,即: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船下沉一些。
故选D。
5.C
【详解】
A.液体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时,物体漂浮;人漂浮在死海上看书,即海水的密度大于人的密度,故A错误;
B.人漂浮在死海上看书,此时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
CD.人所受的重力与人所受的浮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两球密度相同,a体积大,根据m=ρV,a质量大重力大,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都悬浮在液体中,浮力均等于重力,所以F甲>F乙,因为悬浮,所以液体密度都等于球密度,所有液体密度相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物体在液体表面上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由于处于静止状态,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特点分析;故A正确;
BD、物体在液体表面上处于漂浮,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重力,重力相同,浮力也相同,故B错误,D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仪器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根据公式可以比较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故选:B。
8.A
【详解】
由图示可知,乙容器中的小球排开的水多,受到的浮力较大,故A正确,B错;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相同,所以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故CD错;应选A.
9.A
【详解】
AC.图乙中鸡蛋处于悬浮状态,如果继续在水中加入食盐,盐水的密度变大,则此时乙中盐水的密度比甲中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鸡蛋会浮出水面,故A正确,C错误;
B.鸡蛋悬浮时处于平衡状态,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B错误;
D.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中都是浸没,根据可知,鸡蛋在乙图中受到的浮力比甲图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v排=v=600cm3=600×10-6m3,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1×103kg/m3×600×10-6m3×10N/kg=6N,∵F浮>G,∴物体将上浮,最后静止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F浮′=G=5N.故选C.
11.B
【解析】根据题意,两次木块都漂浮在液面上,根据浮沉条件知,浮力等于重,即两次受到的浮力相等,浮力比为1:1;
因为浮力相等,可得:
,
则两液体密度的比为:
。
故B正确。
12.C
【详解】
A.甲沉底,鸡蛋的密度大于甲液体的密度,乙悬浮,故鸡蛋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丙漂浮,鸡蛋的密度小于丙的密度,故丙的密度最大,乙次之,甲的密度最小,故A错误;
B.甲、乙对比,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故在甲中所受的浮力小于乙中浮力 ,故B错误;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质量,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乙浮力,乙与丙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故甲排出的质量最小,乙和丙排出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
D.各杯中液面相平,对杯底的压强主要与液体密度有关,故丙的压强最大,乙次之,甲的压强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13.BC
【详解】
A.由图可知:在甲中下沉,V甲排=V鸡蛋,在乙中漂浮,V乙排<V鸡蛋;由于是同一个鸡蛋,则鸡蛋的体积相同,则V甲排>V乙排,由F浮=ρgV排可知:鸡蛋所受的浮力:F甲>F乙,故A错误;
B.根据F浮=G排可知:鸡蛋排开水的重力:G甲排>G乙排,故B正确;
C.鸡蛋在乙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正确;
D.因为鸡蛋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水,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水,所以ρ甲>ρ乙,即放置50天后的鸡蛋密度变小了,故D错误。
故选BC。
14.CD
【详解】
A.物体固定在水中,受到拉力,重力,浮力,三力平衡,所以拉力不等于浮力,故A错误;
B.物体上浮过程中,在露出水面之前,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都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开始露出水面后,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故B错误;
C.物体上浮后,静止时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此时
即
故C正确;
D.物体浮到水面后,进入液体体积变小,液面高度会下降,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会变小,压力也随之减小,故D正确。
故选CD。
15.BD
【详解】
A.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N,则塑料块的质量为
塑料块的体积为
塑料块的密度为
故A错误;
B.弹簧秤的示数为1N时,说明浮力为3N,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此时物体浸入水的深度为
且弹簧测力计减小了3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长度回缩了3cm,水面升高
故B正确;
C.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cm3时,弹簧秤示数恰好为零,说明此时的浮力为4N,则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总体积为
则容器的底面积为
故C错误;
D.加水700cm3时,水面升高了6cm,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故此时物体的浮力为
故D正确。
故选BD。
16.浮力 自身重力
【详解】
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后,橡皮泥沉入水底,是因为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将它捏成瓢状,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在这个过程中,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即增大了排开水的重力,根据可知,浮力增大,主要是改变了浮力从而改变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
浮在水面的潜水艇,向水舱中充水,增大了潜水艇自身的重力,当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下潜,这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的大小从而改变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
17.自身重力 排开液体的体积
【详解】
由题意知,由于潜水器的重力大于浮力,潜水器下沉;抛弃压载铁后,潜水器的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潜水器才会上浮,可知奋斗者号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奋斗者号从刚接触水面到浸没的过程中,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在增大,所受的浮力在增大,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8.不变 1.5×107
【详解】
第一空.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时,因船在海水中也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第二空.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1.5×103×103kg×10N/kg=1.5×107N。
19.100 不变
【详解】
冰浮在水面上,则,即
则
因为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
又因为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所以
由①②可得
所以,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冰化水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水位不变。
20.(1)1.4×106Pa;(2)31.8m3
【详解】
(1)水对坝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140m=1.4×106Pa
(2)因游船搭载游客后处于漂浮状态
F浮=G总=G船+m人g=3.0×105N+1800kg×10N/kg=3.18×105N
由F浮=ρgV排可得
答:(1)水对坝底的压强是1.4×106Pa;
(2)船排开水的体积为31.8m3。
21.8 1.0×103kg/m3 2N A 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详解】
(1)由图象可知,物块A在液体1中的深度从h=8cm(小于物块A的边长10cm)以后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注入液体1的深度为8cm时,物体A恰好处于漂浮状态,则物块的重力
G=F浮=8N
(2)由图2可知,当注入液体1的深度为8cm时,物块A受到浮力F浮=8N,此时排开液体1的体积为
V排=10cm×10cm×8cm=800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液体1的密度为
ρ1===1.0×103kg/m3
(3)当注入液体1的深度h=6cm时,此时排开液体1的体积为
V排'=10cm×10cm×6cm=600cm3
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1gV'排=1.0×103kg/m3×10N/kg×600×10﹣6m3=6N
则容器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
F1=G﹣F浮'=8N﹣6N=2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h=6cm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4)由图可知,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答:(1)物块的重力为8N;
(2)液体1的密度为1.0×103kg/m3;
(3)当h=6cm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4)当注入液体2的深度为h0时,物块A受到的浮力不变且小于重力8N,说明物体此时恰好浸没在液体2中,则h0=10cm。
22.(1)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500Pa;
(2)浮子B体积应为1.5×10﹣4m3;
(3)求取A、B出前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225Pa.
【解析】试题分析:(1)知道泡沫塑料A底部所处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其受到的压强大小;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受的浮力(竖直向上)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加上拉力,而拉力等于泡沫塑料A受到的浮力减去航标灯模型的总重,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子B的体积;
(3)根据1kg水,能使液体深度增加5cm,求出容器的底面积,然后求出取出A、B两物体后,液体下降的高度,最后根据公式p=求取出前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
解:
(1)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05m=500Pa;
(2)A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0.5kg×10N/kg=5N,
A对绳子的拉力:F=F浮﹣GA=5N﹣4N=1N,
B受到的浮力:F浮′=GB+F=0.5N+1N=1.5N,
B的体积:V=V排B===1.5×10﹣4m3;
(3)根据m=ρV=ρSh可知,
容器的底面积为:S===2×10﹣2m2;
取出A、B两物体后,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化了F=GA+GB=4N+0.5N=4.5N;
取出A、B两物体,求取出前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p===225Pa.
答:
(1)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500Pa;
(2)浮子B体积应为1.5×10﹣4m3;
(3)求取A、B出前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225Pa.
23.(1)2×10-4m3;(2)2×10-4m3;(3)1.6×103Pa
【详解】
解:(1)由图甲知,木块A漂浮在水面,则所受的浮力
F浮=GA=2N
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如图乙知,A、B浸没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两个物体受到的总浮力
F浮总=GA+GB=2N+6N=8N
A、B排开的水的总体积
则物体B的体积
VB=V排1-VA=8×10-4m3-600×10-6m3=2×10-4m3
(3)由甲到乙,排开水的体积变化
V=V排1-V排=8×10-4m3-2×10-4m3=6×10-4m3
容器中液体深度的变化
那么乙中水的深度
h=h1+ h=0.1m+0.06m=0.16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16m=1.6×103Pa
答:(1)图甲中木块A静止浸入水中的体积为2×10-4m3;
(2)物体B的体积为2×10-4m3;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6×103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