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的誓言 第1课时课件(共36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8 土地的誓言 第1课时课件(共36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0 20:08:49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新课导入
东北大地丰饶美丽,辽阔无比。
但,有一天
鬼子来了
我们的同胞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把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的炽热语言表达出来,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抒情散文。
8 土地的誓言
端 木 蕻 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采用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
作者简介
走进作者
端木蕻良
(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是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作。主要著作《科尔沁旗草原》和《曹雪芹》。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感情朗读
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画出你喜欢或深受感动的语句。
3.感受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4.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重音。
整体感知。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1.本文的文体?
抒情散文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4.阅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内容品读。
学习第 一段
1.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1)结构:总领第一段。
(2)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深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使感情显得浓烈、深挚。同时,“无时无刻”,运用双重否定,强调者对家乡的思念。
3.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思念家乡;
热爱、赞美家乡;
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4.作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列举了哪些景物?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5.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蒙古狗
鹿



高粱


玉米
煤块
黑土地
东北特产
美丽 丰饶
6.从第1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第2段中的哪两个词语概括?
7.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是美好,幸福,欢乐的生活。
8.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人们站起来为家乡、为祖国而战。
9.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10.如何理解“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故乡那急切的召唤声,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到应该回到故乡,为她而英勇战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切向往之情。
11.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之情。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12.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红熟的浆液
沸腾的岩浆
表层
写实
深层
写意
大地之心
作者之心
作者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
在燃烧,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
本课小结。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 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 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 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答案】 A 【解析】B项“誔”应为“诞”,“亘”应读gèn;C项“秽”应读huì,“呤”应写作“吟”;D项“挈”应写作“契”,“饶”应读ráo。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D
【解析】D项中,“怪诞”的意思是荒诞离奇;古怪。
3.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答案】 B 【解析】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采用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本文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品析文中的关键意象和精彩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作家,辽宁昌图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等。
2.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的爱国情怀。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挚痛(zhì) 泛滥(làn) 呻吟(yín)
嗥鸣(háo) 山涧(jiàn) 斑斓(lán)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碾(niǎn)
蚱蜢(zhà měng) 镐头(gǎo) 辘辘(lù)
污秽(huì)
(2)多音字:
血 奔
参 喷
(3)词语释义:
挚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标直:笔直。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喷涌:(液体)迅速地往外冒。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
辘辘:形容车轮等的声音。
丰饶:富饶。
污秽:肮脏的东西。
耻辱: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4)词语辨析:
“必须”和“必需”都有“必要”的意思。“必须”侧重于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多指工作或事情非如此做不可。一般不单独使用,常跟其他动词连用,含有加强命令的语气。“必需”指必不可少的需要,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不可缺少。可单独使用,也可作定语。
三、感情朗读
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画出你喜欢或深受感动的语句。
3.感受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4.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重音。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文体?
明确:抒情散文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第1自然段:写故乡对“我”的呼唤。“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2自然段: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甚至牺牲。
五、内容品读
学习第一段
1.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1)结构:总领第一段。
(2)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深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明确: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使感情显得浓烈、深挚。同时,“无时无刻”,运用双重否定,强调者对家乡的思念。
3.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明确:思念家乡;热爱、赞美家乡;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4.作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列举了哪些景物?
明确: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高粱,豆粒、土地、山雕、鹿群、煤块、足金、狂风……
5.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6.从第1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第2段中的哪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美丽、富饶
7.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明确:是美好,幸福,欢乐的生活。
8.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人们站起来为家乡、为祖国而战。
9.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明确:
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10.赏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明确:故乡那急切的召唤声,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到应该回到故乡,为她而英勇战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切向往之情。
11.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明确: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之情。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12.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明确: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六、本课小结(第一段)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七、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 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 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 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解析】B项“誔”应为“诞”,“亘”应读gèn;C项“秽”应读huì,“呤”应写作“吟”;D项“挈”应写作“契”,“饶”应读ráo。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解析】D项中,“怪诞”的意思是荒诞离奇;古怪。
3.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解析】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并积累词语。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法指导】
1.广泛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有关资料,了解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之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先默读划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初步感受文中的情感。
3.大声、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4.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二、新知认知
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F%E6%99%AF%E6%8A%92%E6%83%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95%A3%E6%96%87 / _blank )。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眷念乡土热血的沸腾,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2.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F%AE%E8%BE%9E"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BC%E5%91%8A / _blank )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三、预习检测
1.本文写于________十周年,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镐头( ) 田垄( ) 亘古( )
辗着( ) 谰( )语 丰饶( ) 跳跃( )
3.根据拼音写全词语并释词义。
(1)斑lán( ):________
(2)lán( )语:________
(3)怪dàn( ):________
(4)默qiè( )________
(5)污huì( )________
(6)阻yì( )________
4.文中,作者的“誓言”是什么?请摘出有关句子。
5.请概括课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感情朗读
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画出你喜欢或深受感动的语句。
3.感受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4.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重音。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文体?
明确: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文中勾画)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文中标记)
三、内容品读
学习第一段
1.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1)结构:______________。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3.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列举了哪些景物?(文中圈画)
5.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
6.从第1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第2段中的哪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10.赏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12.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明确: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课小结(第一段)(给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七、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 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 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 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3.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并积累词语。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法指导】
1.广泛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有关资料,了解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之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先默读划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初步感受文中的情感。
3.大声、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4.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二、新知认知
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0%9F%E6%99%AF%E6%8A%92%E6%83%85"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A%92%E6%83%85%E6%95%A3%E6%96%87 / _blank )。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眷念乡土热血的沸腾,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2.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F%AE%E8%BE%9E"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BC%E5%91%8A / _blank )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三、预习检测
1.本文写于________十周年,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镐头( ) 田垄( ) 亘古( )
辗着( ) 谰( )语 丰饶( ) 跳跃( )
3.根据拼音写全词语并释词义。
(1)斑lán( ):________ (2)lán( )语:________
(3)怪dàn( ):________ (4)默qiè( )________
(5)污huì( )________ (6)阻yì( )________
4.文中,作者的“誓言”是什么?请摘出有关句子。
5.请概括课文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九·一八事变 端木蕻良 曹汉文 《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chì háo gǎo lǒng gèn niǎn lán ráo yuè
3.(1)斓 灿烂多彩 (2)谰 没有根据的话 (3)诞 荒诞离奇 (4)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5)秽 肮脏的东西(6)抑 阻止、抑制
4.“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了她,我愿……和耻辱”
5.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感情朗读
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
2.画出你喜欢或深受感动的语句。
3.感受文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4.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重音。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文体?
明确:抒情散文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文中勾画)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文中标记)
明确:第1自然段:写故乡对“我”的呼唤。“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2自然段: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甚至牺牲。
三、内容品读
学习第一段
1.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1)结构:总领第一段。
(2)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深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明确: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使感情显得浓烈、深挚。同时,“无时无刻”,运用双重否定,强调者对家乡的思念。
3.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明确:思念家乡;热爱、赞美家乡;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4.作者在表达对土地的誓言的时候,列举了哪些景物?(文中圈画)
明确: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高粱,豆粒、土地、山雕、鹿群、煤块、足金、狂风……
5.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6.从第1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第2段中的哪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美丽、富饶
7.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明确:是美好,幸福,欢乐的生活。
8.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人们站起来为家乡、为祖国而战。
9.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明确:
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象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10.赏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明确:故乡那急切的召唤声,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到应该回到故乡,为她而英勇战斗,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切向往之情。
11.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明确: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之情。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12.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明确: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四、本课小结(第一段)(给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七、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参(cān)天
B. 谰(lán)语 怪誔(dàn) 亘(gèng)古 浆(jiāng)液
C. 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měng) 呻呤(yín)
D. 辗(zhǎn)转 辘(lù)辘 默挈(qì) 丰饶(yáo)
【解析】B项“誔”应为“诞”,“亘”应读gèn;C项“秽”应读huì,“呤”应写作“吟”;D项“挈”应写作“契”,“饶”应读ráo。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标直:笔直。
B.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亘古:远古。
C.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D.怪诞:鬼怪的诞生。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解析】D项中,“怪诞”的意思是荒诞离奇;古怪。
3.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解析】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