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4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2.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匀加速滑过x1,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2x1,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a2为( )
A.1∶1
B.1∶2
C.2∶1
D. ∶1
3.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军路程
B.小分队平均速度
C.图象表示的是速率图象
D.图象表示的是位移图象
4.一辆小汽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图线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像(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B.在t=3 s时发生追尾事故
C.在t=5 s时发生追尾事故
D.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 m,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 m
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6m/s,经过 10s 速度大小变为 20m/s,则加速度大小是
A.0.8 m/s2 B.1.4 m/s2 C.2.0 m/s2 D.2.6 m/s2
6.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香港站的比赛中,某运动员跳起将速度为20m/s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m/s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 )
A.0.05s B.0.25s C.0.1s D.0.15s
7.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
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值,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回原处的时间为,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测得和H,可求得等于(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有两项或以上符合题意。
9.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处的高度之比为2:1,他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
A.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B.落地时速度之比是1:1
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
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
1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 ,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B.
C. D.
11.如图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12.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解答过程必修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解题过程。
13.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vB=16.50cm/s,vC=___cm/s,vD=26.30cm/s;
(2)利用求得的数值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做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 ),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____c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14.在某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这一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s。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有多高;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s2)
15.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8倍.一辆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行驶时,司机低头看手机2s,相当于盲开40m,该车遇见紧急情况,紧急刹车的距离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至少是25m,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
(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2)若该车以108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前方130m处道路塌方,该司机因用手机微信抢红包2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刹车的加速度与(1)问中大小相等.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16.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运列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列车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列车行进方向运动。在此后的20.0s内,货车司机看到恰好有30节列车车厢连续超过他。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每节列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列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列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题给v-t图可知,0-1s正向加速,加速度与速度同向,1-2s正向减速,加速度与速度反向,2s末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2s-3s时反向加速,加速度与速度同向,3s-4s反向减速,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由得 ,解得a1∶a2=s2∶s1=2∶1,故选C.
3.A
【解析】A.可知题图是两小分队的运动的轨迹图象,显然甲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大于乙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故甲小分队的路程大于乙小分队的路程,即有。 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并且同时到达A点。故两小分队发生的位移x相同,所用的时间t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两小分队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
CD.
在题图上画如图所示的一条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如果横轴是时间轴,则甲小分队在同一时刻有两个纵坐标,显然错误,故横轴一定不是时间轴。故该图一定不是速度时间图象,也一定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故C、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ABC.根据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由题图知,t=3 s时大卡车的位移为
xb=vbt=10×3 m=30 m
小汽车的位移为
xa=×(30+20)×1 m+×(20+15)×2 m=60 m
则
xa-xb=30 m
所以在t=3 s时发生追尾事故,故B正确,AC错误;
D.由v-t图线可知在t=5 s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的位移
Δx=×(20+10)×1 m+×10×4 m=35 m<40 m
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
Δs=x0-Δx=5 m
故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根据v=v0+at可得
A.0.8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1.4 m/s2,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2.0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2.6 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6.B
【解析】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
v1=20m/s,v2=-30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
a==
得
Δt==s=0.25s
故B正确。
故选B。
7.D
【解析】A.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任意时刻的速度为:
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落地时,甲乙运动的位移都为H,所以乙离地面的高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落地时,由位移速度关系式:
可得
它们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由
得甲下落的时间为
乙下落的时间为
所以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小球从O点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有
小球从P点上升的最大高度
又
得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D
【解析】AB.根据
高度比为2:1,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 B错误A正确;
CD.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1:1,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0.ACD
【解析】A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为 a,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
故C正确;
D.采用逆向思维:物体运动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故D正确。
故选ACD。
11.BC
【解析】A.由图可知,2小时内乙车一直做反方向的运动,1小时末开始减速但方向没有变,故A错误;
B.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汽车运动的位移,则可知,2小时内,甲车正向运动的位移为
而乙车反向运动,其位移大小为
因两车相向运动,且初始时刻相距70km,则2小时末时,两车还相距
故B正确;
C.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乙车的图象斜率总是大于甲车的图象的斜率,故乙车的加速度总比甲车的大,故C正确;
D.4小内甲车的总位移为
而乙车的总位移为
即乙车的位移为正方向的30km,两车原来相距70km,4小时末时,甲车离出发点120km,而乙车离甲车的出发点
故此时甲乙两车不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12.BD
【解析】A.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知t=2s时,甲球通过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零,两球位移之差等于40m,但两球初始的高度未知,故t=2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不一定为40m,A错误;
B.t=4s时,甲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为
乙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为
故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B正确;
C.两球从不同的高度以同样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h是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可知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t不相等,C错误;
D.由图知,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都是3s,D正确。
故选BD。
13.21.40 0.49 11.60 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即表示小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1)[1]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是50Hz时,它们每隔0.02s打一次点,根据题意可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2)[2]描点作图,用平滑曲线连接,如图所示
[3]速度图象中斜率即加速度,所以
(3)[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11.60cm/s;
[5]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即表示小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
14.(1)h=7.2m;(2)a=2.5m/s2
【解析】(1)画出v-t图,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面积”
得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
(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s′=(36-7.2)m=28.8m
由公式
v2=2as′
可知在匀减速运动阶段,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15.(1)8m/s2(2)会发生交通事故
【分析】
(1)根据司机低头看手机2s,相当于盲开40m,由位移时间关系求得汽车的行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即可求解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
(2)汽车盲开和反应时间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据速度位移关系求得匀速运动位移,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由位移速度关系求得匀减速运动位移,再比较总位移与100m的大小确定是否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1)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则
(2)108km/h=30m/s
司机看手机时,汽车发生的位移为
x1=v2t=30×2=60m
反应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
x2=v2△t=30×0.5=15m
刹车后汽车发生的位移
所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x=x1+x2+x3=60+15+36=131.25m>130m
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
【点睛】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知道司机低头开的时间和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1);(2)a=1.35 m/s2
【解析】(1)设连续两次撞击轨道的时间间隔为Δt,每根轨道的长度为l,则客运列车的速度为
其中,解得
(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s内列车行驶的距离为s1,货车行驶的距离为s2,设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列车车厢的总长度为L=30×16.0m=480m,由运动学公式有
,
由题意,有
联立解得
【点睛】
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