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名词解释】—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劳动资源、工具(如土地、厂房、机器、耕畜等用来生产的要素)。
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由联合劳动者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所有制形式
(在我国表现为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952年,刘老汉的生活又有了巨变: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刘国范一家乐开了怀!
1952年发生了什么事?
人物档案
姓名:刘国范
出生日期:公元1890年
祖籍:河北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
职业: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刘老汉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
材料1 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万 ÷3 亿 ≈ 0.01(头/人)
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难以解决水利灌溉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土地入股;②牲畜、农具折价入社;③统一经营;④统一分配。
类别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原则 特点
成果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
农业合作化
①土地入股;②牲畜、农具折价入社;
③统一经营;④统一分配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刘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Two
手工业的改造
刘国范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国范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怎么才能帮助刘老汉的女儿呢?
请根据材料回答:国家对手工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1952年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13%左右,在农民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品占80%左右。但是,个体手工业是分散落后、规模狭小的个体经济,同时也是小商品经济,很不稳固。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分散落后的个体私有制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刘国范的女儿同几十个和她境遇相仿的手工业者们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大家集钱扩大生产,买了锯板机等设备,人们纷纷感慨,一部锯板机可抵 40 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
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女儿的手工作坊刚刚好转,刘国范的第三件愁事儿又来了。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Three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材料一:“解放初期,我对共产党感到害怕,以为共产党来了,工商业者的财运,将要被共产掉的,以致恐惧不安,所以对自己的企业,不抓生产,将部分生产资料作为账外资金,如果企业没有了,自己还有办法。”
——《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
材料二: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项目 占全国经济的比例
工业 63%
商业 批发 67%
零售 83%
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占国民经济比例数据
官僚资本、
外国在华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没收
公 私 合 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算一算】
1、依据国家政策,已知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求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2、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收了资本家的企业。那么资本家的财产剩下多少?
没收=0
2500×5%=125(万元)
125×10=1250(万元)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上海信大祥绸布店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
读图,说说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所占比重缩小,直到消亡。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集体
集体
国家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者
私人资本家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2020·周口质检)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了实现“过渡”,我国 ( )
A.进行土地改革 B.召开一届人大 C.实行三大改造 D.掀起“大跃进”
3.(2020·安阳质检)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4.(2020·绍兴中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进入该阶段的标志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