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解决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是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相均泳
你知道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过土地改革的要求吗?
李自成:均田免赋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新生政权的巩固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材料: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93
1、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旧解放区
2、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新解放区土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
由此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拉开了帷幕。
争阅土地改革法·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项目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归农民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
发动群众,查实土地
划分阶级,组织农会
没收和分配土地
复查总结阶段
土改执行机关
贫雇农为主的农会
土改工作队
向农民宣传土改法
丈量核实田地
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发动农民参加土地改革。
根据当时中国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将地主在乡村中的权威彻底打倒,通过分配地主家产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农民“翻身”。
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土改进行时
土改工作组听取意见
农民控诉地主大会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6条明文规定:保护富农所有
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阅读材料,说说“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2: 1950年6月初,毛泽东说:“至于富农问题,我还是主张保存富农,以不动为好。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反封建,城乡资产阶级都要保留,这有利于生产。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生产落后,保存富农有利于刺激中农的生产积极性。”
——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占大量土地,不劳动。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地主
占较多土地,参加农业劳动。采取资本主义剥削方式(雇工经营,获取雇工剩余价值)。
富农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反官僚)
富农具有资本主义特性
等同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不属于
革命范畴
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朋友,保护他们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富农-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
阶级成分
相同
保护富农
孤立地主
减少阻力
中农放心
利益无损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2年底完成
土地改革地区
读图,截止1952年底哪些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9年西藏
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中央人民政
府对 3500万
人口的少数民
族地区,据实
际情况采取相
应的民主改革
任务。
西 藏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地区
西藏民主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农奴们将寺庙所有高利贷、卖身等文书契据,投入熊熊烈火化为灰烬。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时间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2: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3: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获得农民拥护,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材料4: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五: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农村革命根据地)
打土豪、分田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1937-1945,敌后抗日根据地)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任何制度或政策都应与时俱进,不能僵化。
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2019年,我国连续16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农机购置补贴
农村信息高速公路
2020年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修通修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如培训和代替农村用户或种养大户等主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当地的大宗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代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物资,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家电、衣物等。 )
1.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在革命战争立了功,分土地是按功行赏
D.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拥护②使农民获得解放③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④实现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土地改革法大纲》 D.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4.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5.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重大胜利,其共同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6.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