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遒劲 凄婉 笙箫 忸怩不安
B、雾蔼 斑斓 漫溯 民不聊生
C、云宵 萧瑟 峥嵘 浅尝辄止
D、璀璨 保姆 激扬 秋豪无犯
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相传由左丘明编定。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
B、《小狗包弟》写的是巴金在十年动乱特殊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巴金: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写有长篇小说《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强烈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C、《纪念刘和珍君》的作者原名是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包身工》是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既有文艺性又有新闻性。
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形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B、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C、汉字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
4.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夜缒而出??????????????????????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 请以剑舞???????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沛公欲王关中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既东封郑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6.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持千金之资币物。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且贰于楚也。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沛公安在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具。⑧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②⑤⑥ B.①④⑧ C.③⑥⑦ D.②⑦⑧
8.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日夜望将军至。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二 文言阅读(8分,每小题2分)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下列各句的翻译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击沛公于坐。(因此将刘邦击倒在座位上。)
B. (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举起所佩带的玉玦三次向项羽表示。)
C. 不然,籍何以至此?(如果不是这样,我凭什么会做到这样的地步?)
D. 范增数目项王。(范增屡次看着项王。)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杀刘邦的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要项庄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从某个角度也可看出项羽胸无城府。
(二)
籍(即项羽)少年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梁尝有栎阳逮,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汉书·项籍传》)
11. 下列加点的代词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梁奇其意 (代项籍所说的话)
B. 彼可取而代也 (代项梁)
C. 以知其能 (代项籍)
D. 梁以此奇籍 (代项籍见秦始皇后说的这句话)
1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项羽从小就想“学万人敌”;见了秦始皇后就说“彼可取而代也”,可见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B. 项梁曾经杀了人,因怕在栎阳被逮,所以才与项羽避仇吴中。
C. 项梁在吴中时,主办“大徭役及丧”,并“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最重要目的是考查宾客子弟的才能。
D. 从这段文字中,还显现不出项梁此时有起兵反秦的打算。
三 填空与简答(38分)
13.补写下列诗文名句。(8分)
(1)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 。(戴望舒《雨巷》)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5)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
(6)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战国策》)
(7)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4、文言基础(16)
第一部分:加点字解释
(1) 籍吏民 (2) 刑人如恐不胜
(3) 道芷阳间行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 素善留侯张良 (6)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7)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 今日往而不反者
第二部分:写出句式
(9)大王来何操? (10)得复见将军于此
第三部分:翻译句子(6分)
(1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5、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论语》中孔子对于怎样做到“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积极的角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是消极的角度,即比较低的要求,这句话是“ , ”。
(2)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问:本段针对什么是“好学”讲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16、《红楼梦》填空(8分)
(1)在宁国府地位特殊,仗着救过太爷的功劳情分而常常醉酒闹事儿的仆人是 。
(2) 被王熙凤一通设计以后,病倒在床.此时跛足道人出现,拿来刻有“风月宝鉴 ”字样的镜子给贾瑞治病,并嘱咐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
(3)“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这位姑娘是 。
(4)宝玉挨打后,“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的人是 。
(5)病榻上的宝玉惦记着黛玉,想了个办法把袭人支走,让晴雯到 看看林妹妹。
(6)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3分)
四、实用类文章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尽。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7.作者一面说“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你认为其写作意图是什么?(3分)
18.怎样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7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9.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句话的含义。(4分)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与逝者的对话。
B.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C.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语言运用(14分)
21、汉语语法题(8分)
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和短语的类型。
(1)可惜 (2)开始 (3)大概
(4)自从 (5)为了大家 (6)为人民服务
划分下面句子的成分。(直接划在句子上)
(7)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22.《论语》、《孟子》、《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中外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注:要按对联的要求答题,否则不得分)(3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不断产生,请从下列新词中选一个或自己另外找一个用其比喻义造一个句子:托儿、防火墙、菜单、秒杀、粉丝、围脖、马甲。(3分)
例句:新词语:互联网
造句: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交通部门、通讯部门等要构筑一个严密的互联网。
答:新词语:
造句:
六、(60分)
24、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必修一)答题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题号
一二1-12
选择
三 13
默写
三14
文言
三15
论语
三16
红楼
四17-20
现代文
五21-23
语用
六24
作文
总分
得分
题一
1
2
3
4
5
6
7
8
题二
9
10
11
12
答案
答案
一(16分)二(8分)(每小题2分)
三、(38分)
13、(1)、 。(2)、 ,
(3)、 。(4)、 。
(5)、 。(6)、 。
(7)、 。
(8)、 。
14、(16分)第一部分(8分)
(1) (2)
(3)? (4)
(5)? ? (6)
(7)? (8)
第二部分(2分)
(9)? (10)
第三部分(6分)
(11)
(12)
15、(1) , (2)
(3)
16、(8分)(1) (2) (3)
(4) (5)
(6)
(3分)
四、(一)17、(6分)
(3分)
18、
(3分)
(二)19、
(4分)
20、
五、(14分)
21、(1) (2) (3)
(4) (5) (6)
(7)蠢 笨 的 企 鹅,胆 怯 地 把 肥 胖 的 身 体 躲 藏 在 悬 崖 底 下。
22、
23、新词 造句:
作文(60分) 题目: 难 题
500
600
700
800
900
福州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高一语文必修一)参考答案
译文: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离开,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
15、(1)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B “事事都要讲‘和’”与下文“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主张相违背。 [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可贵。古代贤王治国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节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 (3)答:孔子认为真正的好学首先应该是提高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文化知识是其次的。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1)焦大(2)贾瑞(3)妙玉(4)薛宝钗(5)潇湘馆(6)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伶人琪官的交往引得忠顺王爷府的人前来贾府要人,给贾府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诬告宝玉非礼金钏未遂,逼其投井而死。(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四、(一)17.(1)“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有什么好说的;(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除了恶行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了,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3) “我”还是要写,是一种使命感使然,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