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一.教学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揭示课题
1、出示老舍的照片
2、介绍老舍
3、回忆以前老舍的文章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一起去感受(齐读课题)。
5、播放老北京春节图片(激发学生对老北京春节的喜爱)
6、看过图片之后,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要想真正的了解北京的春节,就要走进它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哪个时间段介绍的最为详细,在旁边做下记号。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师生交流(领悟时间顺序的好处)
2、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的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找了出来,下面我们来重点研读这四个部分。四人一小组,喜欢哪一部分就研究哪部分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 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 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具体句子,关键词语)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
(3)研讨腊八:表达方法(板书并列式的表达方法),引用俗语,为什么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引导语言特点板书风趣、幽默),把蒜比作翡翠的好处。(对比说明书式的句子,引导语言特点板书生动、形象)
(4)研讨除夕,表达方法(除夕真热闹。总的来写,后边是分述除夕的热闹),什么是守岁(介绍守岁的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可以给父母延寿),抓住关键词语(家家、到处除非、必定),创设情境听到过年鞭炮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汇聚了色、味、音、情的除夕之夜,我们一起来读:这真是一个热热闹闹的除夕。(读)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这更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老舍笔下的除夕是那么的热闹,到了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哪?
(5)研讨正月初一,表达方法,谈自己的感受,什么是庙会
(6)研讨正月十五,表达方法,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语言不单调,写出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衬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体会古代人做生意聪明。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把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四个部分写得这么详细,他的目的何在?联系我们的课题想一想。泡腊八蒜熬腊八粥除夕的热闹初一逛庙会元宵看花灯南方是比较少的,这样把他们写详细了,更加突出了北京的春节独有的特点。这样写还让我们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是那么热闹、喜庆。这就是详略得当的好处。
1、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怎样过春节?(老师也可以介绍)
2、让我们跟着热闹、喜庆的音乐,一起打拍子,读一读这首童谣。
(五)作业:写一篇现代《家乡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
注意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