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1 17: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课 北京的春节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的第1课。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对于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是: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学习和揣摩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是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恭喜》,创设春节的喜庆气氛,引导:当我们听到大街小巷都放这首歌时,就说明春节到了!
2.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1)全班同学拍手打节奏吟唱歌谣。
(2)这首童谣说的是什么内容?
3.揭示课题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1 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4.简介作家老舍先生
(二)检查生字词
1.生字:指三名同学读生字,然后齐读一遍,再分析难读、难写字。
2.词语:开火车读词语一遍,纠正字音。
3.指导读轻声、儿化、多音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明确:时间)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本文中春节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红火、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四)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学生找出详写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分成“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四个小队,各小队选一个高潮部分,在小组内自学、研讨:(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五)小队竞赛,交流研讨
1.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2.按小组所代表的时间先后确定发言顺序。
3.每个小队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队员补充,其他小队也可以补充。
“腊八队”汇报
1.“腊八”详细写了什么?
2.在介绍“腊八粥”和“腊八蒜”时,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是用并列的方式来写的。
3.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一听,说说感受。
4.其他队员补充,教师指导、小结。
“除夕队”汇报
1.“除夕”详细写了什么?
2.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的?(总分)
3. 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一听,说说感受。
4.其他队员补充,教师指导、小结。
“正月初一队”汇报
1.“正月初一”详细写了什么?
2.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的?(对比)
3. 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一听,说说感受。
4.其他队员补充,教师指导、小结。
“正月十五队”汇报
1.“正月十五”详细写了什么?
2.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的?(总分总)
3. 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一听,说说感受。
4.其他队员补充,教师指导、小结。
(六)回顾全文,学习表达
1.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 有详有略(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七)布置作业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简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