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铸行“开元通宝”钱,钱文为书法家欧阳询所书。从此,标示重量的五铢钱淡出历史舞台。“开元通宝”
A.是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 B.开启了铸币权的国有化
C.首次完成了货币的标准化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C.规范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伊始就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布告:“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①以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为前提②推动解放区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③缓解了国统区货币贬值等问题④为新中国的货币体系奠定基础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有分析认为,它(布雷顿森林会议)“向世界表明,44国能够相聚一堂,消除分歧,并决定他们将如何在战后货币事务方面实行合作”。这一分析旨在强调
A.布雷顿森林会议的重大意义 B.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背景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局限
5. 19世纪70年代,英镑、法郎、美元和马克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这表明( )
A. 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形成 B.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联系 D. 金本位制得到人们广泛接受
6.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下列对该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行金本位制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
③实行浮动汇率制④美元取得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无论是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这一论述采用的历史评价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 B.比较法 C.一分为二 D.计量分析法
8.1947年前后美国持有全球70%的黄金储备,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降至50%以下,196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到25%。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有
A.国际货币体系自身缺陷 B.“滞胀”经济危机的出现
C.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 D.越南战争造成财政困难
9.根据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造国-美国将会面临一个燃尬的困境,即美元既要满足国际货币的需要,又要保证国际货币的供给。这就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但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又必然导致美元贬值。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英国扩张的工具
C.以欧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具有必然性
10.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美元所具有的超然于世的品质正在失去。先前,美元具备这一品质,是由于美国拥有世界上75%的黄金储备。”这一观点表明
A.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动摇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欧元取代了美元货币地位 D.法国的黄金储备已超美国
11.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后,国务卿基辛格开始了对中东的“穿梭外交”,最终使美元成为了欧佩克组织石油出口的唯一结算货币。这一“穿梭外交”的目的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入欧佩克石油组织
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12.有学者认为:从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大楼”坍塌但“根基”仍在,“躯体”残缺但“魂魄”犹存。这是因为
A.美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B.美国仍操纵国际货币体系
C.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 D.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形成
13.某报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是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这里的“美国梦的光辉顶点”指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扩张已经完成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D.IMF和WB的正式运行
14.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银行的业务工作反映了冷战的特点,贷款的方向和国别都有冷战的味道。冷战结束后,逐步恢复到推动改革以及经济转轨上来,更注重贷款之后用款的效益如何。由此可推知,世界银行
A.业务发展与国际政治有关 B.从政治实体向经济实体过渡
C.沦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
15.世界银行成立后首先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重建,日本和西欧国家“毕业”(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银行的业务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世界银行也开始向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贷款。这表明世界银行( )
A.致力于成员国的复兴与经济建设 B.逐渐由发展中国家主导
C.强化了意识形态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D.致力于战后的国家重建
二、材料分析题
16.货币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积极意义,历代政府非常重视货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材料二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同意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同意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
——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新中国财政经济形势得以根本扭转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进行自身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市场经济有着依靠自身调节所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逐渐积累,最终酿成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矛盾也更加激化,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当商品供应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业。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观念,富兰克林·罗斯福认真研究了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
材料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经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展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一是怎样认为在19世纪50年代这一思想受到了冲击?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凯恩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的?维持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构是什么?它的成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1.D2.A3.C4.A5.D6.C7.C8.A9.D10.A11.D12.B13.C14.A15.A
16.(1)作用:①增强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②稳定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③有利于澄清吏治;④为国家大一统局面提供经济上的保证。(答案合理即可)
(2)原因: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②统一财经政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③具有稳定币值的人民币发行并大规模使用;④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答案合理即可)
认识:①货币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②国家应当合理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③货币应当保持币值得相对稳定;④经济得发展是货币币值稳定的根本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17.(1)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冲击:市场无法克服的矛盾导致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并走向国际联合。
(2)自由放任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3)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使美国在二战中成为民主国家的后方;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趋势是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