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后巩固练习
一、读《蜀道难》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于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2.诗中反复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句子,作者的用意是( )
A.诗人一开篇就以此句极言蜀道之难,用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以下反复出现,使它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B.诗人反复使用这样的句子,是为了突出蜀道之难,加大全诗的气势。
C.诗人以这句诗作为发语词,以便为下面写各个景点作铺垫。
D.在诗的感情转折处,诗人用此句拓展出蜀道上的奇丽景色。
3.下列有关《蜀道难》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这首诗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4.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蜀道难》中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9.《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五丁开山”的传说给蜀道的开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强调蜀道的来之不易。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连绵高耸的山峰、崖壁上的奇树极力地渲染蜀道周围环境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题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__________
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__________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__________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B.
C.
D.
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与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猿揉欲度愁攀援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D.用物过度妨于财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比
B.剑阁峥嵘而崔嵬 而:表示并列关系
C.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介词,用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有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B.—夫当关 当:阻,拦
C.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断绝
D.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倒流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雄健奔放 曲折萦回 蚕丛
B.荡气回肠 锐不可挡 万壑
C.面目浄狞 正襟危坐 飞湍
D.地崩山摧 敷衍塞责 峨眉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揉欲度愁攀援
C.砵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到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尚且
D.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西当太白有鸟道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①尔来四万八千岁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D.①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②猿猱欲度愁攀援
9.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塞(sai)鱼凫(fú)石栈(zhàn)扪参历井(mén)
B.横绝(héng)猿猱(náo)逆折(zhé)飞湍瀑流(tuān)
C.巉岩(chán)喧豗(huī)岩峦(luán)砯崖转石(pīng)
D.崔嵬(wéi)咨嗟(jiē)吮血(yǔn)一夫当关(dāng)
五、延伸拓展
1.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行路难》(其一)中的“路”与“蜀道”有何不同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对此有何审美启发
参考答案
一、
答案:D解析: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答案:A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全诗。其中B、C两项都只从一个方面说明作用,而D项则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
3.答案:D解析: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实则写仕途坎坷”也无依据。
4.答案: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答案:衬托蜀道高山险峻。
6答案:这段描写,先由远而近,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组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跟随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旅途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7.答案: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8.答案: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苟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硃崖转石万壑雷”——极言山峰之高、水势之大,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9.①,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 夸张描写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夸张描写山峰的高峻。
②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③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 给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④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二、.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易错字:(1)摧,栈, 钓(2)扪.胁,膺(3)盈.倚:(4)湍.喧.豗.砯.壑;(5)萦.峦(6)猱,度,援。
三.答案:1.确实; 2.超越; 3.侍奉; 4.距离
四、1.答案:B解析:B.“于”均为介词“比”。A.连词,虽然/连词,即使。C.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D.介词,用/介词, 凭借。
2.答案:B解析:A项,揣测,估量;B项,越过,与例句同;C项,制度,法规;D项,限度。
3.答案:D解析:或:连词,倘若。
4.答案:C解析:绝:飞越。
5.答案:B解析:挡→当。
6.答案:B解析: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7.答案:B解析:去,距离。
8.答案:A解析:A项,“当”都是“挡住”之意。B项,①尔:那,指开国之初; ②尔: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D C项,①“之”为结构助词“的”;②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 D项,①使……愁;②为……发愁。
9.答案:D解析:吮,shǔn。
五、2《行路难》中的“路”是关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人生、政治的理想之路。而《蜀道》是崇高险峻的山川自然之路。《行路难》抒发的是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对未来人生仍抱有自信和信心。也即是说,在苦闷哀叹中,仍不失雄心壮志。而《蜀道难》表现的是在崇高峥嵘的自然面前,只有哀叹、悲愁与敬畏,无所谓什么坚强。
由此启发:面对社会、人生的困惑、苦闷,不失坚强、自信是一种美;面对崇高、艰险的山川、自然,保持敬畏、谦卑、柔和也是一种美。关键是这种情感,是要出自诗人真实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