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希望各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工厂渡过难关。
B.最近发生在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C.他救助了100多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
D.在过去的2011年,“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宝宝的故事让我们感动。2012年伊始,“最美初中生”郭肖岐舍己救人的行为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削皮洗净比较安全。
B.由于海外华人的努力,中国的春节被很多亚洲国家和欧美城市接受,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中国春节越来越浓重的国际化色彩。
C.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人说,语文是 的气势,语文是 的激情,语文是 的雄浑,语文
是 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对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 ②大江东去 ③春意阑珊 ④浪遏飞舟
⑤大漠孤烟 ⑥ 铁马秋风 ⑦春花秋月 ⑧小桥流水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④⑤⑧ D.②③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前几年,就曾有专家预测,在各色各样虚假保健品被揭露、打击之后,至少还有些医学依据的维生素产品有可能会在中国保健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加之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化学家鲍林生前曾提倡过“维生素C疗法”,于是,社会上便流传开了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能够预防疾病的说法,随之也就出现了一部分消费者盲目超量服用维生素的现象。但是,新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一说法并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相反地,过量服用维生素C却会有副作用,比如,可导致腹泻或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
鲍林是科学史上罕见的天才,有众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他在晚年突然对医学萌发了兴趣,创建“正分子医学”,鼓吹每天服用大剂量(1克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和癌症。他本人身体力行,每天至少服用12克维生素C。1994年他以93岁高龄去世,死因恰恰是他想极力预防的癌症——前列腺癌。
鲍林所提倡的维生素C疗法在主流医学界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被认为是无稽之谈,被视为江湖医术,但是在民间却有众多信奉者,这当然完全归功于鲍林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崇高声望。一般人并没有去深究,鲍林究竟获得的是什么样的诺贝尔奖,仿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人。事实上,他获得的诺贝尔奖,一个是因为基础化学的研究而得的化学奖,一个是因为从事反核试验活动而得的和平奖,都与生物医学无关。鲍林并没有受过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也没有遵循生物医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在这些领域毫无权威性可言。
4.下列关于鲍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林虽被视为天才式的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在生物医学方面却并非权威。
B.鲍林有众多民间信奉者的支持,而主流医学界也没有简单地否定他的观点。
C.鲍林希望通过身体力行和试验证明维生素C疗法的正确性,但他的死因可能和大量服用维生素C有直接关系。
D.鲍林出于愧疚,在获悉罗宾逊的实验结果后采取了一系列很不具有科学精神的做法。
5.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有副作用,例如,导致腹泻或增加得肾结石的风险。
B.3项双盲对照试验证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对治疗癌症并无益处,甚至反而更容易患某些癌症。
C.大部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不能减轻感冒症状,个别临床试验虽能表明它可以减轻感冒症状,但不具有临床价值。
D.维生素C疗法拥有众多信奉者,这完全归功于鲍林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崇高声望。
6.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中我们会发现科学与伪科学较量绝非易事,往往需要多次的试验才能明确结论。
B.美国梅约医疗中心先后进行的30个和3项双盲对照试验为驳斥鲍林的观点提供了直接依据。
C.虽然反对者众多,但鲍林所提倡的维生素C疗法毕竟曾为人们预防某些疾病起到过积极作用。
D.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告诫人们不要盲从权威和不要通过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某些疾病。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太祖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太祖。太祖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 太祖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涉猎:广泛地阅读
B.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 访:拜访
C.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先例,成法
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3分)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用计谋使一些惯犯伏罪,再采用激励自首的方法,最终制服全部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也是他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对齐寇,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朝见武帝时,武帝总是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10.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6分)
(2)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1.从词中看,作者“伤怀”的原因是什么?(5分)
1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的名句(10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李密《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周《逍遥游》)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7)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紫 貂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裘。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刻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的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三皮起身去了老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地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四爷说:“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地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这句话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6分)
(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6分)
(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五、文字运用(6分)
15.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1)【画外音】
【镜头二】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2)【画外音】
六、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徐志摩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长春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3.C
4.D(“出于愧疚”错误’应是出于怕世人知道真相,自己所主张的“维生素C疗法”被试验推翻,会造成他的声望和名誉受损。)
5.B (“反而更容易患某些癌症”是鲍林医学研究所的亚瑟?罗宾逊做动物试验发现的。)
6.A(B.文中明确指出3项双盲对照试验是美国梅约医疗中心所做,30个双盲对照试验则未说明。C.维生素C疗法并没有起到过积极作用。D.应是:不要希望通过大量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某些疾病。)
7.B(访:查访)
8.D(①为韩褒年少时事,不属谋略 ③系“诸被署者”所为 ⑥反映的是武帝对韩褒的敬重。)
9.C(“以德报怨,放还俘虏”是韩褒担任汾州刺史时所为。)
10.(1)于是将那些平常是乡里祸患的凶暴狡猾的年轻人都召集起来,给他们划分地界,有偷盗抢掠的事情发生而不能抓获贼人的,以故意放纵论处。(得分点:大意2分,“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定语后置句、“黠”“发”、“论”各1分)
(2)所俘获的敌兵,不值得以多为能,俘虏并且羞辱他们,只是增加他们内心的愤怒罢了。请允许全部放还,用恩德回报仇怨。(得分点:大意2分,“不足为多”、“但”、“一切”各1分)
11.早年的理想破灭,年华虚度(2分);功业无成,大好河山没有收复(2分)。(语言表达1分)
12.对比。在上片,作者回忆了早年的军旅生涯,慷慨激昂;在下片,作者写了现在泛舟吴楚的生活,闲淡无奈。上片和下片构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苦及强烈的爱国之情。(手法2分,分析4分)
13.(略)
14.(1)A B( A项3分, B项 2分,E项1分; C项“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错,应为与后面四爷的感叹“仁心”相呼应,突出其“善心”;D项“不合情理”“自相矛盾”“败笔”错;E项“四爷” 不起线索作用。)
(2)一是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蓄势;二是借猎貂的方式和结果来塑造人物形象;三是暗示小说主题,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作者使用语言、动作、肖像、细节及环境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如“三皮把脸
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此处作者用“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的动作,“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的细节描写,突显了三皮的“孝”;如“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作者用风雪的严寒烘托了三皮的“节义”;再如“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简短语句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最少两种方法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4)参考一:三皮为小说主人公。
①从篇幅看,三皮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②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猎貂”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③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这一主题思想。④从手法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三皮的作用。
参考二:“紫貂”是主人公。
①从标题看,小说以“紫貂”为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从情节看,“紫貂”贯穿小说始终,两“救”一“掏心”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③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与感情寄托,鲜明地表达了“惩恶扬善”这一主题。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就以上任意一种观点或其它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
15.(1)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2)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16.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人。韩褒从小有大志,喜好学习而不拘泥于章句之学。他的老师感到奇怪就问他,他回答说:“章节句读的学问,常常听取您的教导,至于研究比较道理的异同,请(允许)我依从我个人的喜好。”老师因此感到他奇特。到长大以后,广泛地涉猎经史,个性深沉,谋略远大。当时太祖做刺史,一向听说韩褒的名声,以客礼相待。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所害,各位将领派人迎请太祖。太祖拿是去是留的计策问韩褒,韩褒说:“这是上天赐给的,还能迟疑吗!”太祖采纳了他的计策。大统初年,调任行台左丞。
累官调任汾州刺史。在此之前,齐国军队多次入侵,百姓不能正常耕作,先前的刺史,没有人能防御抵挡。韩褒到任以后,恰好敌寇来犯,于是不告知属县。百姓既然没有防备,因此多被抢掠。齐国人很高兴没被发觉,认为汾州先前没有集中军队,现在回去一定不会被追击,因此防备更加松懈,不筑营垒。韩褒已在此前率领精锐的部队,埋伏在北山中,分别占据险要的地方,在他们回去的路上堵截。乘着他们的士兵懈怠,放出伏兵攻击他们,把他们的士兵都俘虏了。按照旧例,俘获活口的,一并送到京师,韩褒趁机上奏道:“所俘获的敌兵,不值得以多为能,俘虏并且羞辱他们,只是增加他们内心的愤怒罢了。请允许全部放还,用恩德回报仇怨。”皇上下诏书答应了。从此抢掠的事情很少发生。
韩褒先后为三代皇帝做事,以忠厚而知名。武帝非常敬重他,常常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每次入朝觐见,一定先下诏让他坐下,才开始谈论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