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4 14: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B.元素观:水银是由银元素组成
C.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微粒观:氦气、氯化钠、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生活常识彰显化学素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更高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D.钢的含碳量较生铁低,韧性更好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花生油 C.硝酸铵 D.黄泥土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大
D.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5.日常生活中水溶液随处可见。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植物油 C.面粉 D.蔗糖
6.图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R是其中一种物质。现取50gR如图2进行有关实验,观察到①②中没有固体析出,③中有固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2的实验结合图1分析,R是丙物质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C.①②③中,只有③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D.①②③中,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7.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都发生改变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8.实验室用NaC1固体配制50g15%NaCl溶液。下列仪器一般不需要用到的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托盘天平
9.某小组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了如图探究,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铁钉生锈
B.②中的蒸馏水要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③中的铁钉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得最严重
D.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铜粉中混有少量炭粉 除杂 在空气中灼烧
B NaCl和NH4NO3固体 鉴别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溶解
C CO中是否混有CH4 检验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 KCl和MnO2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A.A B.B C.C D.D
11.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2℃,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可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
二、简答题
12.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I为物质的溶解,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_______。
(2)实验II为电解水实验,气体a在电源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III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至室温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若将此溶液升温至t2℃,则形成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4)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4.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A、B、D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E为氧化物。则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B转化为D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若A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则A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_____ 反应。
(2)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____ 。
(3)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 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16.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题
17.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图①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
(2)图④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
E.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2)图2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若按图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g,该错误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______。
(4)装瓶时要在试剂瓶上贴标签,标签上要注明药品名称和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0g,加入二氧化锰2.0g,待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逸出时,称得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4g。计算:
(1)反应完全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将10.0g含NaHCO384.0%的样品与67.0g稀硫酸放入同一烧杯中混盘(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已知: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
(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D 6.B 7.D 8.C 9.C 10.A 11.B
12. 汽油 负 ②③①
13.(1)b>a=c
(2) 60g 不饱和
(3)降温
(4)c>b>a
14. 高能燃料 化合反应
15. C+O2CO2;化合反应 H2O2;潜水(答案合理给分) NaOH(或CaO); 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F溶液温度升高;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固体析出。
16. Zn(NO3)2 Fe(NO3)2 Ag、Fe Zn Ag、Fe 小于
17.(1) ②①⑤③④ 物码放反
(2)加速溶解
(3)ADE
18.(1) 玻璃棒 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2) 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13g 偏小
(3)19%
(4)溶质质量分数
19.(1)1.6
(2)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3.4g
=10%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20.(1)8.4g
(2)解:设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CO2的质量为
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8.4g+67g-4.4g=71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