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导航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维导图
自主导学
知识点一 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显著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电的应用
(1)发电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2)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3)电气时代: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知识点二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德国的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交通工具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3.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知识点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19世纪60一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2.新材料: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释疑解难
1.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的条件有哪些?其有哪些特点?
(1)条件
①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②经济保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④资本保障: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与经济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2)特点
①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更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试从不同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2)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国家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3)社会关系: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弊端,贫富差距仍然悬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对世界格局: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在殖民地分配上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5)对环境: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
易混易错
内燃机不是一种新能源,它只是靠将能源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而运行的一种动力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石油、电力。
考点链接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2021·山西百校联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
A.源于对生活实践经验的观察 B.发明创造多集中于通讯领域
C.引导人们积极探寻精神世界 D.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的基础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现象是实验观察所得,最后通过这一物理原理发明了通讯工具,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D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实验结果,不是经验结果,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发明创造多集中在通讯领域,排除B;题干所给材料探究的是外在客观世界,不是精神世界,排除C.故选D。
2.(2021·荆州)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题干材料突出说明了美国工业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故选D。
课后训练〔答案附后〕
1.《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
A.牛顿力学体系建立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2.【历史解释】马克思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里的“革命力量”是指 (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核能
3.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于1871年出版的插图版小说《海底两万里》。其中一张插图的场景解说词是:船长将我带到机器间,告诉我,它是靠海水来发电的。海水里含有氯化钠,钠和汞混合成为一种合金,可以代替电池中的锌。汞不会损失,只消耗钠,海水给它提供了用之不尽的钠的源泉。凡尔纳的合理幻想是基于当时 ( )
A.西方殖民者开始开辟新航路 B.汽船刚刚实现跨洋航行
C.发电机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 D.深海潜航取得重大突破
4.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亮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亮了世界”的发明是 ( )
A.改良蒸汽机 B.汽车 C.白炽灯泡 D.飞机
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年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商用车年度销售创历史新高。在新冠疫情的特殊大环境下,这个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瞩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革命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6.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
7.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实现软着陆,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了实现人们的“飞天”梦想,最早发明飞机的人物是 ( )
A.本茨 B.爱迪生 C.诺贝尔 D.莱特兄弟
8.导致下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 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9.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该奖是将诺贝尔的部分遗产利息作为奖金成立的。诺贝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他曾发明了 ( )
A.内燃机 B.发电机 C.人造纤维 D.现代炸药
10.口罩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为原料。在石油化学工业领域,发明人造纤维的是 ( )
A.本茨 B.诺贝尔 C.海厄特 D.夏尔多内
11.【史料实证】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往往控制着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如美孚石油公司控制着全美石油产量的90%。由此判断,“垄断组织”一词最早产生于 (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2.【时空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3.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
A.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B.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C.德国致力于发展军事工业 D.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他被称为“电学之父”。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
材料二
材料三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外,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摘编自《爱迪生传》
(1)材料一中的科学家“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是什么?哪种机械进入生产领域之后,电力才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2)材料二图中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械的研制息息相关?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许多巨大贡献,请举出其中的一项。从材料一、三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何突出的共同点?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5)结合材料三,请以“如何推动科技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科技 创新 政策 标准 责任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课后训练
1.C 2.C 3.C 4.C 5.A 6.A 7.D 8.B 9.D 10.D 11.C 12.B 13.B
14.
(1)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
(2)汽车。本茨。内燃机。
(3)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不因循守旧,大胆创新等。
(4)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如何推动科技发展国家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政策以促进科技发展,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必须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更需队伍作保障,稳定和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务。要充实和加强科技工作者力量,倡导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不动摇,执行力不减退,尽心尽力,以满腔热情和跟踪落实的韧劲抓好科技创新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