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标导航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思维导图
自主导学
知识点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
(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矛盾焦点:巴尔干地区
2.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爆发: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知识点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主要战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3.美国参战: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4.俄国退出“一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5.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6.规模: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7.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8.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释疑解难
1.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③直接原因(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影响
①对世界:“一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对中国:“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使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更加强大,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2.用线索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结合上述材料和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英德矛盾进行说明。
(教材P38:课后活动2)
帝国主义国家为满足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实力迅速发展并试图扩张殖民地,试图取代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的霸权地位,这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本质。
易混易错
1.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三国同盟,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加入了协约国集团。
2.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考点链接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21·山西一模)“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他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而进行的战争,英国和法国现在进行的战争是为了掠夺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英国、比利时、法国的殖民地。俄国沙皇进行战争是为了夺取土耳其的土地等”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A)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集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项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在俄国和美国的协助下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B;拿破仑对外战争与“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不符,排除C;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排除D。故选A。
考点二 凡尔登战役
2.(2021·盐城)某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人,故有“绞肉机”“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在(B)
A.萨拉热窝 B.凡尔登 C.斯大林格勒 D.珍珠港
【解析】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凡尔登展开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双方投入重兵作战,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故选。
课后训练〔答案附后〕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如图是1870年与1914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防预算示意图。这表明当时( )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防预算
A.战争危机临近 B.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 D.“一战”十分残酷
3.【历史解释】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
A.美、德两国经济迅速崛起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这次刺杀事件在此后的一个月之内,迅速变成根导火索,将欧洲诸国引入到了瓜分世界的战火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来克星顿事件 B.攻占巴士底狱 C.萨拉热窝事件 D.沙皇遇刺
5.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用“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评论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始 C.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时空观念】1917年3月初,沙皇尼古拉二世离开冬宫,亲临莫吉廖夫前线大本营指挥俄军作战。当时与俄军作战的军队主要是( )
A.德法联军 B.英法联军 C.意奥联军 D.德奥联军
7.下图武器在哪次战争中被首次使用(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8.【史料实证】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能体现这观点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奥匈帝国
9.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又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这场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甲午中日战争 C.萨拉托加大捷 D.克里木战争
10.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吨),导致1917年协约国一方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投降 B.俄国参战 C.意大利参战 D.美国参战
11.“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由此可知,“一战”期间华工出国( )
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回山东主权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等广大地区
13.位于青岛京山路26号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如图)是中国唯一的诠释和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博物馆。博物馆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寓意和平,时刻提醒着我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②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③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 ④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4.1918年初,一名德国学者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西方的没落》一书。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的没落”应指( )
①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动摇
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④大战使英、法、美、德四国经济地位下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世界需要安宁,人类呼唤和平,因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教训过于沉痛。
【论从史出】
材料一 “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材料二 1914年6月,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理由。
【史论结合】
材料三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场”和“地狱”之称。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世界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都利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技术制造出了许多杀伤力、破坏力很强的武器装备,如毒气弹、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由于这些新式的武器装备被投入到战场上,使战争双方死伤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这场战争堪称人类历史上次空前的浩劫。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描写的是什么战役?此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3)分析材料四,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探究本质】
(4)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 垄断 政治 两大军事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课后训练
1.B 2.A 3.D 4.C 5.A 6.D 7.C 8.C 9.A 10.D 11.B 12.A 13.B 14.B
15.
(1)不同意。“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也有其他事件会成为其导火索。
(2)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法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应用到战争中,就会加剧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前列,超过了老牌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在此期间形成的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点燃“战”的导火线。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是“一战”的转折点。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间的不义战争,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是一场浩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