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1 09: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ǐng) 凫水(fú) 行辈(xíng)
B.皎洁(jiǎo) 闭塞(sāi) 瞳仁(tóng)
C.冗杂(rǒng) 辐射(fú) 褪色(tuì)
D.争讼(gōng) 斡旋(wò) 怅惘(w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飞贱 糜子 严峻 震撼
B.礼数 缭原 锵然 领域
C.暮然 晦暗 眼眶 屹立
D.偏僻 静穆 亢奋 撺掇
3.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说书先生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精彩绝伦处令人叹为观止!
B.陈老给予人情世故方面的教诲,告诉孩子友情与感恩的重要性。
C.王画师来了灵感时,便泼墨作画,废寝忘食。一旦灵感消失,往往画着画着就戛然而止。
D.这位书法家的字大气磅礴、遒劲有力,看得中学生均心生敬意。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谁的梦想不能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B.今日的街道不比往日那般热闹,为数不多的稀稀两两的行人也只是匆匆赶路。
C.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会用泪水埋葬过去,就是用汗水迎接未来。
D.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
B.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C.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已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D.“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6.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呐喊》和《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社戏》即选自《朝花夕拾》。
B.《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一种尊称,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
D.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的孩子,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7.综合性学习。(8分)
随着雾霾成为全民公敌,“煤改气”已被多地列为强推的“药方”。专家认为,这或将带动天然气消费实现飞跃式增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煤改气”的主题探究活动。
【新闻广角——阅读】
(1)下面是李小冉同学收集的新闻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下面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30个字)(2分)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杜燕飞) 国家能源局6日召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电网公共基础设施正常使用和日常维修养护、北方地区“煤改气”气源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提升了群众“用好能”的获得感、幸福感。
国家能源局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获得了广大用能群众的认可,大量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了及时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难点焦点问题得到了集中化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更好的实现、维护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天地——欣赏】
(2)下面是学习委员李璐找出的两幅漫画,你从漫画中得到了哪些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部落——创作】
(3)我国大规模使用天然气是从二十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而且主要在城市使用,缺乏在农村地区供应天然气的经验。为了便于在农村推动“煤改气”工程,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44分)
(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________前篙,阿发_______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_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________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8.在选文第一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景物描写从哪些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一句中的“仙境”一词有何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共15分)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知道楼层高楼梯又陡,自己老了,腿脚不利落,磕着碰着,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家务,脚不闲,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没什么事情可干,大部分的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着,让身子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倚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向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时湛蓝的天空,遮挡住了更远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着,从窗子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然后移到了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了楼前,抬头望一下家里的那扇窗子,就能够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一个恰到好处的画框。当我们爬上楼梯,不等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等我们在楼下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也望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的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即使是晚上很晚回家,楼下已经是一片黑乎乎的了,在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她早已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是,那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了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跟风似的呼呼地跑,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讲起来还挺津津有味。
母亲在这个新楼里一共住了5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家的窗前,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5年时光里窗前曾经闪现的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也才明白窗前该落有并留下了母亲多少企盼的目光。
当然,就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动人的一幅画。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0年8期,有删节)
12.阅读全文,说说母亲为什么喜欢待在窗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以“窗前的母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着,从窗子的一边移到了另一边,然后移到了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共14分)
黑白底片的童年
李云娥
童年是一帧黑白分明的人生封面,童年故事是洒落在荷叶上的露珠,不时在记忆中滚动,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童年绝对算是物质贫乏的,可是破衣烂衫遮不住快乐。先说丢凼,这是一种考眼力和心里素质的游戏。下午放学,我们三扒两咽吃完饭,就提个竹篮去扯猪草,扯得差不多了,再从别人地里偷几兜红薯藤,剥几片白菜叶垫在篮子底层,然后找一个空地玩丢凼。丢凼时,首先要挖一个小坑,站在十米外,拿一个小石头往里面丢,丢进去的算赢,丢到坑外面的就输了,就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扯来的猪草输掉一小把。赢的多半是些机灵鬼,先用眼睛目测一下距离,拿捏好力度,再顺手一扬,石头老老实实地滚进坑里,赢到的猪草堆了一堆,我就属于那个总赢的人。
说到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个月一次的电影。每当放电影时,整个大队的人倾巢而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电影里的情节,人物我都能倒背如流。记得放《刘三姐》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对唱的山歌,每首歌我都一字不差地唱出来。每天放牛,扯猪草的时候就放声大唱,把河水唱浑,把牛唱蔫,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歌王。
童年是有悲有喜的。那个年代,一天吃两顿饭,一年吃三次肉。有时实在饿得慌,为了改善生活,晚上爸爸就去照青蛙。用手电筒对着青蛙一晃,把它晃得晕晕乎乎,顺手丢进蛇皮袋里,第二天就成了我们的营养品。
缺吃的年代肯定少穿。一年四季我只有一双布鞋,凉鞋、皮鞋、胶鞋只是看见别人穿过。夏天我是赤脚大仙,不穿鞋的,只要不是很冷,下雨天也是光着脚的。那天吃了早饭,我破天荒没去上学,望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发愁。妈妈看见我没去读书,拿出牛梢笤子逼着我去学校。我一边哭一边跺脚:“我每天扯草,手扯肿了,手指染绿了,手臂提草都勒出深深的痕,连双鞋子也不给我买。”
妈妈听了我的话又难过又生气,追着我打。我兔子一样跑了,跑到杉树山,在一棵树下躲起来,还把别人的稻草扯出一把绑在脚下,好歹包住双脚,穿着特制的“草鞋”,我跑到地里,用棍子挖出几个红薯,在雪地里擦洗干净,坐在草垛后慢慢地嚼。天上的雪花慢悠悠地飘着,交给大地一张白卷。林中的树被雪花一装扮,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变得温柔多了。松树的针尖藏起来了,鸟儿的喧闹藏起来了,花朵的心事也藏起来了,我成了整座山的主人。无聊的我拿出书,读了起来。读一篇课书,咬一口红薯,哈一口气,跺一下脚,时间被我一秒一秒地数过去,好不容易等到她们放学,瑟瑟发抖的我胆战心惊地回家了。过了几天,我终于拥有了一双解放鞋。
谁踩断了我屋后的篱笆?谁偷吃了埋在牛粪堆里烧香的红薯?谁把星星赶下池塘游泳?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童年已远去,定格成一张黑白分明的照片。我把储存在内心的往事酿成诗,斟满一个叫回忆的杯子,为童年送行。干杯,我简单而快乐的童年。
(摘自《青年文学家》2020年25期,有删节)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四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松树的针尖藏起来了,鸟儿的喧闹藏起来了,花朵的心事也藏起来了,我成了整座山的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说你对“童年已远去,定格成一张黑白分明的照片”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文学刊物《梦想》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过往”“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并写出推荐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6月25日,在端午安康的节日祝福中,农民工读者吴桂春留言东莞图书馆的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榜,“我来东莞十七年了,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一页图书馆留言簿上,写满了这位因新冠肺炎疫情失去工作、即将离开东莞的农民工读者对图书馆的不舍之情,简单而朴实的真情流露让无数人唏嘘。留言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吴桂春重新找到了工作:在图书馆附近一小区从事绿化养护工作,将继续留在东莞,看书也很方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我读书,我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1.C(A.“行”应读“háng”;B.“塞”应读“sè”;D.“讼”应读“sòng”。)
2.D(A.“贱”应为“溅”;B.“缭”应为“燎”;C.“暮”应为“蓦”。)
3.C(“戛然而止”是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因此在此语境中使用不恰当。)
4.D(A.把“不”删掉;B.删去“为数不多的”或“稀稀两两的”;C.把“就是”改为“而是”。)
5.D(“八百斤”后面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前。)
6.A(《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7.(1)能源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提升群众“用好能”的幸福感(2)①天然气便利、清洁、安全,是居民取暖的理想对象;②“煤改气”政策的实施,使天然气的价格一路飞涨。(3)示例:天然气安全——我用心,您安心
8.拔、拔、点、磕、架,这些动词把一群少年撑船时熟练的动作、兴奋的心情生动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表现出少年们的动作麻利与干脆,写出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9.(1)夸张。用船的快侧面表现了“我”看社戏的急切心情。(2)拟人和比喻。将“起伏的连山”喻为“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跑”字则赋予了群山以人的动作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的连绵和船行之快,衬托了“我”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10.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我”想要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1.“仙境”这一比喻生动贴切,表现了月色下“模胡”的戏台境界的美妙和“我”对社戏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12.①“我”家楼层高楼梯又陡,母亲腿脚不利索,怕下楼摔着,给我们增添麻烦。孩子上学,我们上班,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时,没事可干。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②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
13.①交代了本文写作的主要人物,即母亲。②点出了母亲的习惯是“喜欢待在窗前”。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1)景物描写。写出了太阳的移动,时间的推移,渲染了安静的氛围,侧面表现了母亲的寂寞。(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15.怀念与母亲相处的时光,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16.①玩丢凼赢猪草的游戏;②看电影学唱歌;③饿得慌时爸爸去照青蛙给我们充饥;④冬天下雪时“我”因没鞋穿逃学。
17.这句话使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列举了多种事物,突出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侧面衬托了“我”的寒冷和孤独。
18.童年已成为过去,已成为人生中的一种回忆,已被岁月封存起来。简单而朴素的童年就像一张黑白底色的照片。
19.示例:人生过往。《黑白底片的童年》一文回忆了童年时期的很多往事,有悲伤的,有喜悦的。无论是悲是喜,都属于那个缺吃少穿的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随着本文走进那个时代,探索那个时代的孩子的童年时光。
20.作文示例:
我读书,我快乐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快乐的读书虫。我们家没有太多家具,只有铺天盖地的书。每当我一头扎到书海里游个不亦乐乎,“废寝忘食”这个成语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用在我身上。
一放暑假,我就一头扎进了书堆,老师推荐的《孩子们的秘密乐园》不到一周就读完了,我又捧起了《30天环游中国》《太阳、月亮和地球》……读书,让我仿佛坐上了时空穿梭机,徜徉古今,周游各地,甚至可以来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空间探宝,这其中的惬意真是难以表达。
在书中,我穿越时空,陪张飞大战马超,随诸葛亮三气周瑜,跟游击队抗击日本鬼子。我还和孔子论理、老子论道,和李白把酒吟诗,和陆游船头对赋,和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读书让我和这些古今闻名的圣贤完成一场场跨时空的对话,多牛啊!
穿越山河,我来到了神秘的阿拉伯世界,见识了阿拉丁神灯的神奇,印证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斗海盗的神勇;在大西洋,我遇见了木偶匹诺曹,让我知道做好孩子多不容易,但只要努力,总会做到的;在美丽的欧洲,圣诞之夜我帮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她的离去让我泪流不止……读书让我轻而易举地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多神啊!
穿越现实,我来到一个虚幻的、五彩斑斓的卡通世界。在这里,我放飞梦想,成了无所不能的多面超人。打怪兽、保地球,我感到自己就是一名英勇无畏的女超人。我还和恐龙战队并肩作战过呢。更高兴的是,我找到了可以帮助我实现梦想的“哆啦A梦”——机器猫。
假日里,书城的儿童区常常人满为患,我便是角落中那只如饥似渴、旁若无人的小书虫,神情专注,让人不忍打扰。
常听到大人这样感叹爱读书的孩子:学习真自觉、刻苦啊!我虽然很高兴接受这样的赞美,但心里知道,我爱读书,是因为读书本身是快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