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鲦鱼(tiáo) 嘉肴(yáo) 幽咽(yàn) 挂罥(juàn)
B.盗贼(zéi) 老妪(yù) 骈死(píng) 濠梁(háo)
C.尘埃(āi) 盗窃(qiè) 槽枥(cáo) 北冥(mín)
D.伐薪(xīn) 怒号(háo) 废疾(fèi) 鲲鹏(kūn)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几千里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故/外户而不闭
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_______同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 _______同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同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4)矜、寡、孤、独、废疾者 _______同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会把不同行的字重叠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这样我的铅笔就不会写到直行的格子外面。”
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写出来了:《____________》。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___,横线处应填写的书名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某校八年级(5)班准备以“和为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假如你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
(1)下面是张欢欢同学发言稿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4分)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和谐,认为万物相处最好的状态就是和谐。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甲】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面向世界,立足国内,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不仅是国内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乙】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营造的共同富裕之路。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2分)
(2)李静同学和朱墨同学分别讲了战国时“将相和”的故事和清朝时“六尺巷”的故事,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对两位同学所讲的故事在内容上做一点评,揭示出故事的精神内涵和对我们的教育意义。(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小辉经常与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争吵,因而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和谐。作为他的同桌,你打算怎样劝说小辉,让他与同学改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4)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杜甫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苍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了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和忍气吞声。
8.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注释】①骥:千里马。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__
(4)诚以德为性所固有 固: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其在己,听其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
12.两段文字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有敬畏,方平安
乔国政
①古往今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总有一些人喜欢求神拜佛,让其保佑自己一生平安。然,求过拜过之后,有些人却仍为了私欲而肆无忌惮。结果是该发生的灾祸照样发生。正如明朝思想家洪应明的《菜根谭》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畏惧什么?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即敬畏天命,敬畏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敬畏圣人的话。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大凡有作为者,都将此作为君王治国、官吏从政、平民处世的金玉良言。时至今日,我们用现代科学的人生观析之,仍有教育意义。
②“畏天命”,按我国古文释义,“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和安排”,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可“逆天而行”,否则就要遭到惩罚。按现代观点看,“天命”就相当于唯物史观所说的“规律”,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违背规律,都要遭到惩罚。譬如,著名的“载舟覆舟”论,它不仅蕴含着自然科学规律,还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社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自然规律导致生态失衡而受到惩罚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肆意砍伐防风固沙的树木,使土壤植被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沙化;肆意往河流、土地、天空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可以说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就是“畏天命”的具体表现。
③“畏大人”,按古文释义,“大人”有说指在国家和社会上地位高的人,也有说指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而这两类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法律、法令、制度,代表着社会的公序良俗,需要遵守。特别是法律,当今是法制社会,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管你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而那些落马的贪官、犯法的平民,之所以受到惩罚都是对法律缺少敬畏。人犯王法身无主,又如何保平安?
④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规则孺妇皆知。可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交通事故每年都会发生五六十万起之上,死亡超过十万人,伤者四五十万。原因都是对交通规则缺乏敬畏,血淋淋的教训一再提醒人们,对交通规则无所畏惧,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⑤“畏圣人言”就是要求人们敬畏圣贤的至理名言。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有句名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人欲”即人超过节制后的“私欲”,不当有而有的欲求,非分的欲求。朱熹讲“灭人欲”并非是灭绝人的正常正当合理的欲,而是在“明天理”的基础上,自觉约束自己非分的欲求,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在社会中亦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普遍认可亦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曹鼐不可”就是典型范例,明朝时,江西泰和有个典史叫曹鼐。有一次,他抓获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贼。当时天色已晚,来不及将女贼押解回县衙,他只好带着女贼在一座破庙里过夜。女贼多次以色相诱之,曹鼐感到难以招架时,就写下“曹鼐不可”四字以自警,这样反复写,一直写到天亮,曹鼐终于战胜了美色的诱惑,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对我们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敬畏圣人言,就是“慎独”,就是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方能事业有成。
⑥总之,常怀敬畏之心,方保一生平安。
13.下面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引用洪应明和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母亲的站牌
赵海杰
①中学时住宿,周日返校母亲一定去村口送我,回回不忘塞上几块钱:“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吃不饱时就买点,别饿着!”车上的人们探头向下瞅,母亲就使劲搓搓手上的绿草锈,显得有些难为情。我头也不回地上车找个靠前的座。钱上的青草味让我想起抹茶饼干,甜甜的。迎风向车外望去,才发现后视镜里印着母亲瘦弱的身影,那挂满绿草锈的手挥来挥去。
②“井底的蛤蟆酱里的蛆,小米虫子挑不得……”我们敲打着饭盒边唱边对准水龙头往外漂饭里的虫子。那年代条件有限,学校没有专门的库房,粮食也都是各家父母背了送去,就堆在食堂后屋,春天一暖容易生虫。甚至偶尔会在吃饭时扒拉出一条蓝蜈蚣或长着密密麻麻大长腿的钱串子,免不了有人跑出去一通干呕。我伸手揣兜摸摸母亲的钱,一股股青草气就熏香了那些难过的日子。
③周末一到,我掏出剩余的零钱来来回回地数:留出车费还能再买包方便面。我捧着面坐在车上脆生生地吃,直到班车“嘎”一声停在村口的站牌边,面刚好吃完。母亲微笑着伸手扶我下车,发丝上还挂着淡黄色的玉米花穗,像我吃面时落下的面渣。
④上大学后花销高、离家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闲余时去食堂里做兼职,每次回家便能为父母挑上点稀罕物。依旧是那条熟悉的路,依旧有温热的手扶我下车,只是母亲和那站牌一样,在风中越来越苍老。父亲说:“只要接到你回家的信儿,你妈天不亮就起,饭也不吃跑去村口站牌下等,等多会儿都不嫌累。”
⑤毕业那年,每月八百块钱的试用工资。为了节省房租搬去郊区住,每天天不亮就要去等车。没有母亲在的日子尤其怕黑,只有一闪一闪的晨星点亮着安静的站牌,我们便在那微光里作伴。
⑥那日接到父亲急促的电话:母亲重伤,速回。一时间脑子空荡荡的,跑着去车站买票上车。从一个站牌到另一个站牌,我急得哭:回家的路那么长,要多久才能看见母亲!车子“呜呜呜”从黄昏到傍晚,穿过暗夜驶进黎明,我终于见到病床上虚弱的母亲。我们的泪水奔涌而出,却连一个拥抱都无处安放。母亲是放牧时被公羊撞伤,浑身多处骨折。她面颊上凝固的血迹,像极了村口站牌上的锈斑,让我感到彻骨疼痛。
⑦医院的那段日子,既苦难又幸福。断裂六根肋骨,母亲连气也不敢大口地喘,哪怕轻咳一声泪水都会奔涌出来。那么多年我只顾着享受母亲的温暖,从未转过身好好关爱她一回。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擦脸,温热的毛巾敷上去,道道皱纹就慢慢舒展;那是第一次为母亲洗手,因过度劳累而粗壮变形的手指就在温水里逐渐柔软,散发着熟悉的青草香。“越老越不中用,还给儿女添麻烦……”这样说着母亲的泪就又淌进花白的鬓角。“都是为了我们才受的伤!”我扭过头使劲揉了揉双眼。“过两天就回去吧,我这硬朗多了。刚工作没多久就请假给领导印象不好!”母亲要强地欠了欠身子又无力地躺下。“领导是咱老乡,人好着呢,放心吧!”我伸手捋了捋母亲额前的发丝,俯下身轻轻亲了一口。临床的大姨看过来:“啧啧,看人家这娘俩的感情!”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红扑扑的。
⑧那段时间,我在医院和家之间来来回回地跑:拿件毛衣、熬碗鸡汤,叮嘱父亲照顾自己。每次路过村口,都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站牌孤零零地立着,有风吹过,它紧着点了点头,它一定也在惦念着母亲。
⑨母亲的坚持训练使身体慢慢恢复健康。生活越来越好,城市的灯光五彩斑斓,路边的站牌也一个赛一个光鲜,可我仍旧想念村口最老气的那块——她懂母亲的故事,她一直陪着母亲等我。
⑩母亲年纪大了,常忍不住打电话过来:父亲做的饭没有从前好吃,时软时硬;家里的鸡一冷就不肯下蛋,白白吃那么多粮食;老黄狗有油有肉的还不安生,夜里叫啊叫吵得人睡不好。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就像小的时候我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一根电话线牵着她那长长的思念就钩住了我的衣角,我把整座城市的记忆通通打包,唯独留下一张回家的车票。唯有母亲的站牌是最不可错过的站点。
(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0年10期,有删节)
18.细读文章,在表格中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时间线索 情节 对母亲的印象
中学时 母亲在村口送“我”上车,并为“我”塞上几块钱 ①
② 母亲在村口扶“我”下车 母亲越来越苍老
毕业那年 ③
母亲住院 ④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红扑扑的
19.文中第⑥段画线句描写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
她面颊上凝固的血迹,像极了村口站牌上的锈斑,让我感到彻骨疼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说说你对第②段“我伸手揣兜摸摸母亲的钱,一股股青草气就熏香了那些难过的日子”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赏析本文题目“母亲的站牌”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2.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秋日丰硕的收获,对农人而言,是幸福的;刘翔历史性的一跃,对国人而言,是幸福的;成功后的喜悦,对拼搏者而言,也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双手轻轻拉起滑落的被角,幸福是一袭馨香流淌在字里行间,幸福是深夜的一杯暖茶,轻轻擦掉腮边的泪花,将幸福一口喝下……幸福,并不遥远,就在你我的身边,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请以“幸福就在你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1.D(A.“咽”读为“yè”;B.“骈”读为“pián”;C.“冥”读为“míng”。)
2.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1)“冥”同“溟” 海 (2)第一个“学”同“敩” 教导(3)“与”同“举” 选拔 (4)“矜”同“鳏” 老而无妻
4.(1)巴扎诺娃 暴风雨所诞生的 (2)他双目失明
5.(1)①将“面向世界”和“立足国内”调换位置。②营造 打造
(2)示例:蔺相如以和为贵,谦虚退让,形成了国家和谐富强的局面;张英以和为贵,谦虚退让,形成了邻里和睦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把国家、集体、他人利益放在前面,宽容待人,礼让为先,自觉创建和谐社会。
(3)示例:小辉你好,同学们生活在一个班级,就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你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不仅影响自己与同学的友情,而且影响班级的和谐。希望你不要再与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而争执了,好吗?
6.(1)曲径通幽处 (2)落日故人情 (3)天明登前途(4)寂寞沙洲冷 (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7.C(“清晨”说法错误,应是“日中”。)
8.示例: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9.(1)只,仅 (2)有时 (3)用马鞭驱赶 (4)本来
10.(1)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2)(品性的)修养在于千里马自己,而是否能使千里马听从则在于人。
1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12.【甲】文:作者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珍惜人才,尊重人才,重视人才。【乙】文:作者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参考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赞美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赞美它的品德。”品德是千里马的品性中原本就具有的,它不像气力,气力虽然出生时就具有,但还有待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把千里马当作千里马,了解它不能使它的品性有所提升,不了解它也不会使它的品性受到损伤。(品性的)修养在于千里马自己,而是否能使千里马听从则在于人。辱没在喂马的人手里,是没照顾好;死在马槽里,那是不爱惜啊;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那是没计算好食量啊。韩愈所说的千里马,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体现出来,不按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马的本领就消失了。好像日行千里的权力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听从于人的。这样的千里马虽然还是千里马,但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失去很多吗!
13.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和结尾独立成段。)
14.示例:常怀敬畏之心,方保一生平安。(有敬畏,方平安)
15.示例:①引用两位古人的话,引出本文的论题“敬畏”;②作为理论论据,有力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常怀敬畏之心,方保一生平安”。
16.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朱熹的名言和列举“曹鼐不可”范例,有力地论证了“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方能事业有成”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示例: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要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要学会用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誉,方能事业有成,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18.①母亲搓搓手上的绿草锈,有些难为情,瘦弱的身影②大学时 ③每天天不亮去等车,安静的站牌在微光里和“我”作伴 ④“我”照顾母亲
19.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血迹喻为“村口站牌上的锈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血迹凝固的情状,侧面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彻骨疼痛”是心理感受,直接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与担心。
20.饭里吃出了虫子,没有饭可吃了,“我”就用母亲给的零钱去买吃的。“青草气”是母亲手上的味道,承载着母亲对“我”的爱。“熏香了那些难过的日子”是说母亲的爱使“我”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这句话写出了“我”对母爱的感激与怀念。
21.“母亲的站牌”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全文故事均和“站牌”相关。同时,题目又暗示了文章主题,“母亲的站牌”上承载着母亲对“我”的牵挂与关爱。
22.作文示例:
幸福就在你身边
一考生
幸福在哪里?让我们牵着手,去寻找幸福——
幸福就在你身边,它包围着你,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每当起风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它用温柔的手抚摩着你的脸庞,轻轻拂起你的发丝,带来浓浓的暖意。
不要总以为幸福与自己无缘,不要总以为幸福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幸福就在你身边,发现了幸福才会幸福啊!
静静的课堂,看一看老师和蔼可亲的目光,望一望同学们熟悉可爱的面庞,你会发现,这很幸福;历尽千辛万苦解出了一道难题,面对老师赞赏的目光,倾听同学们钦佩的话语,再看看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果,你会发现,这很幸福;与挫折不期而遇,茫然无助,紧握一双双温暖有力的小手,齐心协力闯过难关,你会发现,这很幸福……
晴空万里的时节,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灿烂的阳光,欣赏一下鸟儿在苍穹划出的优美的弧线,用心去感觉草的顽皮、花的羞涩、树的博大,静下心来聆听昆虫们的合奏、鸟的独唱、风的低语,幸福,便会在你的心中弥漫开来,充满整个心房。
飘雨的日子,看着微风在空中把雨织成轻柔的纱、密密的网、白亮的幕,看见那被冲刷掉了尘土,绿得发亮的树叶,再大口呼吸一下充满泥土芳香的洁净的空气,幸福便会在你心底油然而生。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经说:“一个人要对于昨天的日子感到快乐,对于明天感到有信心。”我想,你如果做到这样那就是幸福了。其实幸福是不用外求的,幸福只是一种内在心灵感觉,在某一刹那,心中的某一根隐秘的弦,忽然被牵动,泛出圈圈甜美的满足感,那便是幸福。
前一阵网络有句流行语:“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看似通俗易懂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最真切的道理。幸福就是这么真实,这么普通,这么容易拥有的东西。当我们在盲目找寻幸福或者羡慕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幸福时时处处都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