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1 20: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濠梁(háo) 鲦鱼(tiáo)
兑命(yuè) 选贤与能(jǔ)
B.矜寡(jìn) 挂罥(juàn)
布衾(qīn) 讲信修睦(mù)
C.骈死(bǐng) 槽枥(lì)
塘坳(ào) 翩翩两骑(piān)
D.突兀(wù) 叱牛(chì)
广厦(xià) 盗窃乱贼(qi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 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虽有嘉肴 虽有千里之能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可怜/身上衣/正单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心忧/炭贱/愿天寒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精选关于这一问题的书籍去读
②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
③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一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取舍,推求结论
④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6.古诗文默写。(7分)
(1)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2)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前景广阔,鹏程万里,正如庄子《北冥有鱼》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4)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7.综合运用。(6分)
班级正在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静同学和朱墨同学分别讲了战国时“将相和”的故事和清朝时“六尺巷”的故事,假设你是主持人,请对两位同学所讲的故事在内容上做一番点评,揭示出故事的精神内涵和对我们的教育意义。(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1分)
上联:尊老爱幼共建文明家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鹏之背 背:脊背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迁徙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野生的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名为鲲/其真无马邪
B.化而为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谐》之言曰/是鱼之乐也
D.鹏之徙于南冥也/其一犬坐于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想象手法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②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长城成为了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在长城以北,主要是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长城以南,主要以农耕民族为主,二者以长城为纽带,共同创造演绎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③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军出击匈奴,派张骞凿空西域,沿河西走廊修筑长城,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汉宣帝又设置西域都护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保障了丝路贸易交往的安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
④围绕长城,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铭记碑文、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它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熠熠生辉。
⑤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
⑥研究长城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弘扬其内蕴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⑦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⑧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今天,我们既要努力打造夯实新时代的绿色长城,又要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稳保障长城;既要着眼实现强军梦,为民族复兴筑牢钢铁长城,又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建设,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长城,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删改)
1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什么说“研究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不能不研究长城文化”?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长城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⑥段中引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道德经》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⑧段中的“绿色长城”“保障长城”“钢铁长城”“稳定长城”分别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13分)
蓝花楹和雨
杨云芳
住在昆明那么多年,却一直弄不清楚,每年春城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时候到来的,以什么形式诏告它的到来。也许是我不够仔细,不同时期,总是有些个性十足的绿叶、鲜花在混淆视听,让人感觉莫衷一是。所以,春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混了进来。
与混沌不清的春的到来不同,夏天的到来却明朗得多,或者最起码我认为雨季的到来是有迹可寻的,那就是蓝花楹。
我是喜爱蓝色的。所以,当轻盈的、有着梦幻般色彩的蓝花楹开满春城的大街小巷时,总忍不住无病呻吟、附庸风雅地觉得,那是一首首诗人的底稿,随意抒写,有些诗很长,有些却很短,有些浓墨重彩地描绘,有些只有寥寥数语。
如教场中路的蓝花楹,开得如此铺陈,每一首都是长诗,甚至都赶上赋的篇幅和气势了。路的两边全是,且枝干发达,密密匝匝,几乎要遮天蔽日了,行走其间,让人不由自主地遐想,这里是进入魔幻世界的神秘通道,犹如仙女施了法术,才呈现出这般如梦如幻的蓝色。
有些地方没有这般密集、成规模,却也不甘寂寞,从一个个或意想得到或出乎意料的地方探出头来,像一首首绝句,或是小令。也许是公园的一角,也许是小区的广场上,刚转过屋角,不经意一抬眼,一下子就映入眼帘。一阵风吹过,摇曳多姿不说,光是一两片飘落的花瓣,轻得一丝风就能把它托住,如同轻盈的羽毛留恋好一阵,在空中留下令人眼花缭乱的轨迹,最终盈盈落地,像优美的乐曲最终画上完美的休止符,抑或是舞者演绎完最后一个动作后的优雅谢幕……
无论如何,有那一抹蓝色的地方,就会引许多人驻足,迟迟不肯离去。还有人想把它的美带走,用手机或相机将瞬间的美定格下来。但蓝花楹往往长得还不矮,要照个全貌尚可,想拍近距离的特写就要颇费一番工夫,人们就各显神通各尽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距离发动攻势,最后各自带着好不容易拍到的作品施施然离去,最终它们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众生面前。屏幕上的蓝花楹,有的坦率直白,有的深情悱恻,有的海海漫漫、恣意汪洋,有的遗世独立、清纯朴拙……
当蓝花楹开得正盛的时候,往往雨季就来了。
昆明的雨季很长,我对雨季的印象,往往就是和蓝花楹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雨的时候,艳阳高照,肆无忌惮的紫外线让人无处躲闪,甚至不敢仰头赏花,光照更是让人的皮肤似有灼烧之感,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蓝花楹都开得如此之盛了,雨怎么还不来?
是的,我始终认为雨中的蓝花楹最美。其他的花也是抒写各自的华章,各个风姿绰约,但我更喜欢她们在艳阳之下熠熠生辉,如果见其遭遇雨打风吹,便会忍不住叹息她们红颜薄命韶华易逝;唯蓝花楹,她们与雨季是最为相得益彰的。梦幻般的蓝色在雨中更见风致,绵绵密密淅淅沥沥间,升腾起一片蓝色的薄雾,蓝花楹的绽放也到了极致,在雨中惬意地摇曳,带着最甜美的笑靥,舞出最曼妙的身姿。她们甚至不惜从枝头飘落,带着迷离的笑把被雨洗过的大地装点得无比美丽。
看来,真正的蓝花楹季其实应该从雨季开始。她的绽放,就是在等雨季的到来。他们早就约好了吧,或者没有约定却彼此心照不宣。她知道,雨总会来的,有时莽莽撞撞地来了,有时迟一些;有时和风细雨轻柔如情人低语,有时狂风骤雨似猛兽。蓝花楹执着地等候着,竭尽所能活成最美的样子等雨来。
有时雨季姗姗来迟,蓝花楹都要开败了,经风雨一摧,憔悴不堪的花瓣铺满泥地。这时,风声静默,致敬她们无声而又优雅的涅槃仪式。
甚至有些年份,恰逢干旱,她们终其一季也没能等到雨来……
但无论如何,蓝花楹属于雨季。每年,蓝花楹都在春城绽放。她的雨还在很远的地方集结,终有一天,会来到她身边,带她同去。
(选自《文艺报》2019年09月11日,有删改)
19.文章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蓝花楹无与伦比的美,但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中,蓝花楹又有着不同的美。请结合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的空缺处补充完整。(3分)
地点与环境 蓝花楹的美的特征
教场中路 ①
公园一角、小区广场 ②
雨中 ③
20.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
当蓝花楹开得正盛的时候,往往雨季就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选项中,对原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昆明的雨季不同于春天无迹可寻,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蓝花楹。
B.作者独爱蓝花楹的原因是,蓝花楹比其他的花更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C.选文第4、5、6三段,着重表现了蓝花楹盛开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蓝花楹的强烈喜爱。
D.雨季或早或晚,有时温柔有时强烈,甚至干旱年份没有到来,但蓝花楹始终在等待着。
23.四季更替总有大自然的哨兵来提醒你。在你的家乡,四季更替有迹可循吗?试着选一个季节来描写。(不少于10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在成长,回忆成长的历程,有的人、有的事、有的话,一定会令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并且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二)
1.A(B.“矜”应读“guān”;C.“骈”应读“pián”;D.“厦”应读“shà”。)
2.D(A.竭尽/尽头;B.正确方法/说;C.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即使。)
3.B(正确的朗读节奏是:可怜/身上/衣正单。)
4.C(A.“道家”改为“儒家”;B.“宋代”改为“唐代”;D.《卖炭翁》不是“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
5.C(根据前文给出的“科目”“问题”,本着前后内容要对应和一致,因此下文紧接第④句和第②句,然后是第①句和第③句。)
6.(1)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4)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7.(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思想源远流长,它是诞育万物的本源,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主题班会,感受“和”的魅力吧!我宣布此次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蔺相如以和为贵,谦虚退让,形成了国家和谐富强的局面;张英以和为贵,谦虚退让,形成了邻里和睦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把国家、集体、他人利益放在前面,宽容待人,礼让为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觉去创建和谐社会。(3)示例:邻里友善同兴和谐风气
8.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
9.“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人们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10.D(“野马”指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C(A.前一个是代词,译为“它的”;后一个是副词,表示反诘。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接,可译为“就”;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C.前后两个都是助词,可译为“的”。D.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到”;后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在”。)
12.(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3.鲲鹏是有所依靠,并非真正的“逍遥”。
14.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倚靠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蕴含着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15.研究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16.(1)长城成为各民族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2)长城在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长城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7.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科学有力地论证了研究长城文化,就要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论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18.“绿色长城”指能够阻挡风沙的森林;“保障长城”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发展保障;“钢铁长城”指铸造强大的军队;“稳定长城”指公平和谐的社会。
19.①枝干发达,密密匝匝,遮天蔽日 ②不密集,却摇曳多姿 ③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绽放到极致
20.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蓝花楹的描写,展开下文对蓝花楹与雨季关系的描写,照应文章标题。
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落的花瓣”比作“轻盈的羽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蓝花楹摇曳多姿的特点以及与众不同的美,表现了作者对蓝花楹的喜爱之情。
22.B(作者独爱蓝花楹,并不是蓝花楹比其他花更能经受住风吹雨打,而是作者认为蓝花楹与雨季相得益彰,B项错误。)
23.示例:花香四溢的春天来了,我的家乡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石川河的柳树开始发芽了,鸡子山的草儿也偷偷地钻了出来,各种各样的花儿也悄悄地开放了。你看那河的沿岸和山脚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草儿绿了,花儿红了,河解冻了。此时,你若来到这里,大自然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最新最美的图画。
24.作文示例:
成长的记忆
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又一道深深的轮印,在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回首过去,依旧是那一片一眼望不到的田野,一片茫茫的雪白。雪白的棉花开了又落,落了再开。就这样,在花开花落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从一个不知世事的男孩子长成一个英俊少年。也还记得,在棉花田里,站着我的奶奶!
从小,我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记忆中总是她不停地忙碌的身影。记得,她把我背在背上,一路上哼着我最爱听的歌谣。我趴在奶奶的背上,摇摇晃晃,满心是幸福。来到田野里,望着那一片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年幼的我看着那白的纯洁的棉花,开心地笑了。在我眼里,那是一个神圣的世界,那是奶奶用勤劳的手播种下的,那是只属于我和奶奶的世界。
奶奶让我站在田头,自己围上围裙。安抚好我之后,她便转身走进棉花田。奶奶开心地望着那一朵朵盛开的棉花,笑得是那样灿烂,她眼角的皱纹也随之绽开了。她在棉花田里走来走去,耳旁的白发也一上一下地起伏,渐渐地走进了深处,分不清哪里是奶奶,哪里是棉花。这时,我便会站起身来寻找,奶奶就会停下摘棉花,回过头来对我慈祥地笑。
就这样,我坐在田头望着奶奶一点一点地采完了棉花。现在想起,奶奶真是辛苦,忙于采棉花却还要照顾我,真够累的。奶奶这一辈子把她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我。那些日子,在田头的那些幸福日子,是奶奶慈祥的笑和她的辛劳教会了我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
这田头的记忆成了我最宝贵的回忆。它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正是在那里,我学会了人生中第一个道理:把爱,奉献给世界!
这珍贵的记忆伴我至今,每当想起它,我便会有一种温馨在心上荡漾开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