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酚——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共16题)
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我国药物化学家屠吆吆,以表彰她发明抗疾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以异胡薄荷醇为起始原料是人工全合成青蒿素的途径之一(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异胡薄荷醇与足量溴水发生最多消耗的3mol Br2
B.异胡薄荷醇在NaOH醇溶液中可发生消去反应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D.青蒿素在热的酸、碱溶液中均可稳定存在
2.乌洛托品(分子式为)在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263℃,高于此温度即升华或分解。下图是实验室用过量氨气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乌洛托品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气与甲醛生成乌洛托品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防倒吸
C.C装置中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氨气
D.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将B中的溶液通过减压蒸馏得到其产品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的FeSO4溶液:Na+、K+、Cl—、Br—
B.滴入酚酞变红色的溶液:K+、Ca2+、HCO、CO
C.加入铁粉放出氢气的溶液:NH、Fe3+、ClO—、SO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K+、Mg2+、I—、C6H5O—
4.传统中草药黄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黄苓的有效成分之一为汉黄芩素,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4O5
B.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 mol该物质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8 mol H2
D.强碱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反应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溶液,浊液变澄清 结合H+的能力比弱
C 取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用萃取、分液,向水层滴加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与所发生反应为可逆反应
D 向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滴加5滴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6.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MnO2和浓盐酸反应后是否有酸剩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稀硝酸、AgNO3溶液,观察 若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则说明盐酸有剩余
B 检验Cu2O固体中是否含有单质Cu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若有红色固体剩余,则说明样品中有单质Cu
C 鉴别NaCl与NaNO2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KMnO4酸性溶液 若溶液的紫红色不褪去,则为NaCl溶液
D 比较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分别向苯酚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加入一段等长、去氧化膜的镁带,观察现象 若苯酚溶液中气泡产生更快,则苯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易电离
A.A B.B C.C D.D
7.牙膏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湿剂甘油(丙三醇)的球棍模型为
B.缓冲剂的电子式为
C.摩擦剂方解石粉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D.防蛀剂微溶于水,其溶解平衡表达式为
8.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等。有机物M(2-甲基-2-丁醇)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
B.L的任一同分异构体最多有1个手性碳原子
C.M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为酮的醇有4种
D.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两种化学环境的氢的只有1种
9.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有机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 B.遇FeCl3溶液呈紫色
C.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
10.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放入水中: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D.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11.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第一种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主治感冒,解热镇痛,其合成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阿斯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
C.阿斯匹林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1 mol阿斯匹林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12.在MoO3作用下,HOCH2CH2OH发生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B.MoO3改变反应途径,提高了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
C.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
D.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乙醛和丙烯
13.1-丁醇、溴化钠和70%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1-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
B.装置Ⅱ中b为进水口,a为出水口
C.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放出
D.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14.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B.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2+H2O+CO2→2+
D.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的阳极反应式:
15.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B.的热稳定性比的弱,则的热稳定性比的弱
C.溶液与少量反应生成,则苯酚钠与少量反应生成和苯酚
D.水解生成和,则NCl3水解生成HNO2和HCl
16.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装置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足量浓溴水后过滤
B 制备
C 验证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D 检验麦芽糖中含有醛基 取样品加入新制悬浊液中并加热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5题)
17.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奋剂与FeCl3溶液混合,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入KMnO4酸性溶液,振荡,紫色褪去,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其结构中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能证明,此空可以不填)。
(3)1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_____mol和_____mol。
18.(1)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电池它分碱性(用KOH做电解质)和酸性(用硫酸做电解质)燃料电池。如果是酸性燃料电池,则正极反应方程式是___。
(2)科研人员设想用如图原电池装置生产硫酸,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3)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原料。
a.S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它的电子式__;
b.指出它分子内的键型__。
(4)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有__种,其中能够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有___种。
(5)乙烷中混有丙烯杂质,写出除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1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请用系统命名法写出甲的名称_______,甲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最少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丙与O2在灼热的铜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0.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作用产生气泡
e.它属于醇类
(2)1 mol 该化合物最多消耗________ mol NaOH。
(3)1 mol 该化合物与Br2反应时,最多消耗________ mol Br2。
(4)1 mol该化合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______ L。
21.2012年2月,江苏镇江自来水出现异味,引发镇江及位于其下游的南通等地区发生居民抢购瓶装饮用水的现象。经初步调查,韩国籍船舶“格洛里亚”号货轮水下排放管道排出的苯酚是引起自来水异味的主要原因。请完成以下填空:
(1)苯酚与水混合,溶液变浑浊,向该浑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向上述反应液中继续通入过量CO2,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则通入CO2时的反应为_____,说明苯酚具有_______性。
(2)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①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1mol异胡薄荷醇含有1mol碳碳双键,与足量溴水发生最多消耗的1mol Br2,A错误;
B.异胡薄荷醇在NaOH醇溶液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B错误;
C.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地称为手性碳原子,青蒿素分子中含有7个手性碳原子(如图),C正确;
D.青蒿素中存在酯基,在热的酸、碱溶液中均不能稳定存在,D错误;
答案选C。
2.A
【解析】
【详解】
A.甲醛与氨气的分子式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根据元素守恒,C来自甲醛,N来自氨,所以分子中的C与N原子的个数比即为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6:4,但生成的并不符合加成反应的特征,A错误;
B.极易溶于水,故B装置内的长导管不能插入甲醛溶液中,是防倒吸,B正确;
C.实验过程使用了过量氨气,因此C装置中用于吸收氨气,C正确;
D.温度高于263℃产物升华或分解,故通过减压蒸馏得到其产品,D正确;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
A.Na+、K+、Cl—、Br—四种离子在硫酸亚铁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滴入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钙离子与碳酸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加入铁粉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酸溶液中,苯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碱溶液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是C16H12O5,A错误;
B.该物质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及酚羟基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因此能够使KMnO4溶液褪色,B正确;
C.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为苯环、羰基和碳碳双键,则1 mol该物质与H2发生反应,最多消耗8 mol H2,C正确;
D.该物质分子中不存在酯基,因此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5.D
【解析】
【详解】
A.银氨溶液与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共热发生银镜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不反应,蔗糖溶液在稀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后,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不能确定蔗糖是否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浊液变澄清说明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证明碳酸根离子的碱性强于苯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的结合能力强于苯氧根离子,故B错误;
C.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由题意可知,反应中铁离子过量,向水层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一定变血红色,则溶液变血红色不能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C错误;
D.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证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生成的氯化锰中含有氯离子,即使酸化也不能排除氯化锰中氯离子的影响,生成沉淀不能说明盐酸剩余,A错误;
B.氧化亚铜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铜,影响观察结果,B错误;
C.滴加KMnO4酸性溶液于NaNO2溶液中,紫色会褪去,若溶液的紫红色不褪去,则为NaCl溶液,C正确;
D.苯酚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加入一段等长、去氧化膜的镁带,均不会产生气泡,不能说明苯酚羟基上氢原子更活泼,D错误;
答案选C。
7.C
【解析】
【详解】
A.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摩擦剂方解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溶于水的碳酸钙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氟化锌微溶于水,在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故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M的结构简式为,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或,N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L,L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M,则L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N可能的两种结构中,都有一个双键上的碳原子连接了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
B.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L的同分异构体结构及手性碳原子(用*标记)为、、、、、、,任一同分异构体中最多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正确;
C.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1个氢原子时,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酮,羟基取代戊烷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1个氢原子即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3种,C错误;
D.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等效,由B项解析可知,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结构为,D正确;
答案为C。
9.B
【解析】
【详解】
A.紫花前胡醇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A正确;
B.紫花前胡醇中不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呈紫色,选项B不正确;
C.紫花前胡醇中含有一个醇羟基,且羟基连接的碳相邻的碳上有氢,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选项C正确;
D.紫花前胡醇中含有一个酯基,且酯基水解后形成一个酚羟基,故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0.D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苯酚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硫酸钙的溶度积大于碳酸钙的溶度积,水垢中的硫酸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酸钠,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偏铝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该合成原理是乙酸酐中的CH3CO-原子团取代水杨酸中的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发生了取代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故B正确;
C.阿司匹林中苯环是正六边形平面,它连接的所有原子共面,羧基-COOH中,除了最后一个H,其他三个原子共面,而H也可能-COO-共面,酯基的-COO-共面,但连接的-CH3是四面体结构,一定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阿斯匹林的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C错误;
D.阿司匹林中含羧基,羧基可和NaOH溶液反应,且阿司匹林中含有酯基,酯基也可和NaOH溶液反应,酯基水解生成乙酸和酚,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D正确;
故选C。
12.C
【解析】
【详解】
A.在物质、、中Mo形成6个共价键,在中Mo形成4个共价键,故反应过程中Mo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发生了改变,A错误;
B.由图可知:MoO3对反应其催化作用,能够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HOCH2CH2OH平衡转化率,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总反应为:2HOCH2CH2OH2HCHO↑+CH2 =CH2↑+2H2O,C正确;
D.根据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醇羟基被氧化为醛基,连接两个醇羟基的碳原子之间碳碳键断裂分别生成醛,或者相邻的两个醇羟基生成水分子同时还生成碳碳双键,如果原料为HOCH2CH(OH)CH3,则生成的有机物为甲醛、乙醛和丙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3.C
【解析】
【详解】
A.I中冷凝管可冷凝回流反应物,充分利用原料,则装置Ⅰ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故A正确;
B.冷凝管中冷水下进上出可充满冷凝管,冷凝效果好,则装置Ⅱ中b为进水口,a为出水口,故B正确;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先分离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C错误;
D.粗产品干燥后,利用沸点不同分离1-丁醇、1-溴丁烷,则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故D正确;
故选:C。
14.D
【解析】
【详解】
A.吸氧腐蚀的过程吸收氧气,原电池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2H2O+O2+4e-=4OH-,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H=-57.3KJ·mol-1,B错误;
C.酸性:碳酸>苯酚>HCO,不管通入少量还是过量CO2,都生成HCO,C错误;
D.电解池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硝酸银溶液,阳极电极反应式:,D正确;
故答案选D。
15.B
【解析】
【详解】
A.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A错误;
B.分子内含有O-O键,的热稳定性比的弱,分子内含有N-N键,的热稳定性比的弱,B正确;
C.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强,因此苯酚钠与少量反应生成和苯酚,C错误;
D.水解生成和,而NCl3水解生成NH3和HClO,D错误;
答案选B。
16.A
【解析】
【详解】
A.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故无法除杂,A错误;
B.氢氧化亚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制备时需要隔绝空气,此装置利用氢气产生压强差,使硫酸铁溶液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氢氧化亚铁,B正确;
C.若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则可以看到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正确;
D.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D正确;
答案选A。
17. 溶液显紫色 不能 酚羟基具有还原性也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先使之与足量NaOH反应,再滴加KMnO4酸性溶液或溴水,若褪色,证明存在 4 7
【解析】
【分析】
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显色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结合酚和烯烃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与FeCl3溶液混合,溶液显紫色,故答案为:溶液显紫色;
(2)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和烃基,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因此滴入KMnO4酸性溶液,振荡,紫色褪去,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要证明碳碳双键的存在,可以先使之与足量NaOH反应,再滴加KMnO4酸性溶液或溴水,若褪色,则可以证明存在,故答案为:不能;酚羟基具有还原性,也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先使之与足量NaOH反应,再滴加KMnO4酸性溶液或溴水,若褪色,证明存在;
(3)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共有3个邻位氢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物质最多与4mol溴发生反应;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4;7。
18. O2+4e-+4H+=2H2O SO2-2e-+2H2O=SO+4H+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8 4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价键规则书写电子式,根据官能团性质确定有机物种类,通过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确定同分异构体数量。
【详解】
(1)酸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反应方程式是O2+4e-+4H+=2H2O。
(2)根据图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a极为负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b极为正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H+。
(3)a.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或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结构,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或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结构,S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它的电子式;
b.根据电子式可知,它分子内的键型为极性键(S—Cl键)和非极性键(S—S键)。
(4)分子式为C5H12O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为醇,根据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同分异构体有8种;其中能够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说明结构中含有—CH2OH,可以写成C4H9CH2OH,C4H9—有4种,故能够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5)乙烷中混有丙烯杂质,烷烃结构 比较稳定,烯烃易发生加成反应,故除杂丙烯可以用溴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CH2+Br2→CH3—CHBr—CH2Br。
19. 加成反应 NaOH醇溶液、加热 +NaOH+NaCl 2-甲基-1-丁烯 CH2=CH2 +O2+2H2O
【解析】
【详解】
(1)Ⅰ属于烯烃与HCl的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Ⅱ的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加热,Ⅲ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Cl。
(2)甲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2号碳原子上含有1个甲基,用系统命名法甲的名称为2-甲基-1-丁烯,甲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最少的有机物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3)丙分子中含有-CH2OH,与O2在灼热的铜催化下反应转化为醛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O。
20. abc 3 6 156.8
【解析】
【分析】
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酚-OH、碳碳双键,结合酚及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1) a. 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选;
b. 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故选;
c. 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选;
d. 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白藜芦醇的分子不能与NH4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故不选;
e. 羟基连接在苯环上,属于酚类,故不选;故答案为:abc;
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14H12O3,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碳碳双键,故答案为:C14H12O3;酚羟基、碳碳双键;
(2) 分子中的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分子中含有三个酚羟基,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3mol NaOH,故答案为:3;
(3) 分子中共含有3个酚羟基,1mol该化合物可与5mol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化合物可与1mol溴发生加成反应,共消耗6mol溴,故答案为:6;
(4) 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则1mol该化合物可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7mol×22.4L/mol=156.8L,故答案为:156.8。
21. 溶液变澄清 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 弱酸性 +NaOH+H2O
【解析】
【分析】
(1)在室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与NaOH反应产生可溶性的苯酚钠;向该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产生苯酚与碳酸氢钠,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2)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由于A不溶于NaOH溶液且不与溴水反应,故A为,由B能溶于NaOH溶液且能使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故B为酚,又因其苯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则B为,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详解】
(1)在室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与水混合,溶液变浑浊,向该浑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苯酚NaOH反应产生可溶性的苯酚钠,反应方程式为C6H5OH+NaOH →H2O+C6H5ONa,因此看到浑浊液变为澄清溶液;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知溶液的酸性H2CO3>C6H5OH,由于碳酸是弱酸,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2)①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OH,由于A不溶于NaOH溶液且不与溴水反应,故A为,由B能溶于NaOH溶液且能使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故B为酚,又因其苯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则B为。
②B是对甲基苯酚,具有酸性,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对甲基苯酚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