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 二 语 文2010.11
(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一、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舂米(chōnɡ) 晦朔(shuò) 戏谑(nüè) 泠然(líng)
B. 奢侈(chǐ) 迂远 (yū) 恣意(zì) 驯服(xùn)
C. 尽管 (jǐ) 悱恻(fěi) 绯闻(fēi) 讥诮(qiǎo)
D. 菜圃 (pǔ) 瘦削(xiāo) 不羁(jī) 涨红(zhà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 赋与 莫衷一是 摇蓝 惆怅
B. 顾忌 哀声叹气 洋相 遣责
C. 名胜 目不暇接 荒芜 寒暄
D. 拢络 泌人心脾 捷径 隔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
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
是微言大义。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21个航班有悖职业道德行为的“人为返航”事件,某航空公司发言人表示,为
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坚定不移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安
全飞行。
B.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
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我区望京高新科技园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中关村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5.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春秋后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提出性恶论,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B. 在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眼里,贝多芬是一位敢于将强权、世俗、命运通通踩在脚下的英雄。
C. 韩愈,字昌黎,唐代散文家兼诗人。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并成为“韩柳” 。
D. 《庄子》也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家叔以余贫苦
B.①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②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C.①门虽设而常关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恨晨光之熹微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为是者,有本有源,怠与忌之谓也。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3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①,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扺掌③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④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注】①橐:tuó,囊。②纴:rèn,纺织机。③扺掌:击掌,鼓掌。④式:“试”,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敝:破损
B.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引:取,拿
C.期年,揣摩成 期:一周,满
D.何前倨而后卑也 倨:厉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扺掌而谈,赵王大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引锥自刺其股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教之)
B.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于秦)
C.(诸侯)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
D.(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促成苏秦发愤读书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②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③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④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
⑤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了苏秦最初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
B.秦惠王以条件尚未成熟委婉拒绝苏秦后,落魄的苏秦狼狈归家,父母妻嫂冷淡以对。
C.苏秦连夜给他人写信,陈述几十条理由,终于得到太公的《阴符》兵书,从而发愤研读。
D.作者对苏秦父母妻嫂前倨后卑态度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颇具讽刺意味。
第二卷
三、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14.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也
四、默写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 , ;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且夫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3)农人告余以春及, 。 , 。
(4)引壶觞以自酌, 。依南窗以自傲,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17分)
总想为你唱支歌
①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②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③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④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⑤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⑥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⑦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⑧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⑨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18.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9.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 “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六、作文:
有人说:“我爱阳光,它的到来,扫除了我心头的阴霾,但也在我洁白的面容上留下斑点。”有人说:“我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但我的额头也爬满了皱纹。”……
于是诗人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这句话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呢?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 字;(4)不得抄袭。
答案
1B 2C 3A 4D 5 D 6C 7A 8D
9.D 10.C 11. C 12.D 13.C
16.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案】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答案】 (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17.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18.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②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