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八年级(下)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镜面反射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直线传播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光的反射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漫反射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 B.日、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C.手影游戏,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 D.湖水中的倒影,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看到鲜花
B.看到水中筷子
C.手影
D.树荫下圆形光斑
4.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5.如下图是甲、乙两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照片,( )
A.甲、乙两辆小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辆小汽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40 s内甲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与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乙小汽车每秒内通过的路程都是30 m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7.在学校、医院或科研部门附近,经常有如图所示禁止鸣笛的标志,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 B.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
C.摩托车加装消声器 D.公路两旁的隔音板
8.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存在差异,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C.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D.航天飞行器用陶瓷制作外壳,是利用陶瓷耐高温、耐摩擦、隔热等特点
9.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B.图中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C.图中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10.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8.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 )
A.37.0℃ B.38.5℃ C.42.0℃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
11.如图所示,将一根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并不接触铁棒),这时铁棒吸引铁屑,把条形磁铁移开后
A.铁棒和铁屑磁性消失,铁屑落下 B.铁棒和铁屑已成为一体,永远不会分离
C.铁棒和铁屑相互吸引,铁屑不落下 D.铁棒和铁屑相互排斥,铁屑落下
12.下列各例中属于物质熔化的是( )
A.卫生球逐渐变小或消失
B.在荷叶、石块上出现露水
C.盐放入水中成盐水
D.钢锭加热到1400℃以上时变成“钢水”
13.如表中列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据此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40℃的低温 B.在1083℃下,铜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
C.金块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D.-260℃的氢是液态
二、计算题
14.如图所示,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一辆汽车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前30km,又用了36min通过后面的25km,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5.小明在空心管一端敲击一下,小涛在另一端听到两声,间隔3秒,根据所给信息求出此管的长度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1秒钟传播340m,在管中1秒钟传播1020m)
三、实验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该像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若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
(3)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若将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若要重新成像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移(填“上”或“下”).
17.小亮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2)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分析图像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在同样的环境下,给一大杯滚烫的热水降温,现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让滚烫的热水冷却5min,然后加一大杯冷水;
②先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冷却效果较好的是_______(选填“方法①”或“方法②”).
四、填空题
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小”或“相同”)。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9.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新买的吉他的发声效果,不断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___________。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小明所住小区安装有噪声监测装置,噪声监测装置能够显示噪声的 _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明从科普书上获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回声测距的方式测定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___________。
20.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现象(填“汽化”或“液化”);冰棍吃到口中感到很凉,是因为冰棍熔化过程中_____的原因(填“吸热”或“放热”)。
21.小明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的镜片是_____透镜。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_____(选填 “近视”或“远视”)眼镜。
2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凿壁偷光”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是光的反射现象,且属于镜面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时,由于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线,就形成了日食;而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就形成了月食,故B正确;
C.手不透明,光照射时会有一部分光被手挡住,从而形成一片暗的区域,即手影,也就是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湖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3.B
【解析】
【详解】
A.看到鲜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遮挡的部分形成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
【详解】
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符合题意;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符合题意;
D.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详解】
A.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是变化的,故乙车是变速运动,故A选项错误;
B.由A选项可知,甲车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选项错误;
C.由于甲车是匀速,速度一直不变,速度的大小为
乙车在40 s内甲小汽车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相等,故C选项正确;
D.由于乙车的变速,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故不可能一直是30m,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河面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开冰棍纸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瓦,在其表面凝华为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固态冰变为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通过禁止鸣笛减少噪声污染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教室周围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对电水壶来说,利用胶木的绝缘性质防止人体触电;二是利用胶木热传导系数低,避免烫伤,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耐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船高速运行时会与大气发生摩擦放出大量的热,复合陶瓷具有耐高温、隔热、硬度大等特点,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A.图中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A错误;
B.图中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B错误;
C.图中声呐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不是次声波,C错误;
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使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人正常的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体温计的示数高于37℃,水银柱不会下降,仍显示38.5℃.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
【详解】
(1)将一根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并不接触铁棒),这时铁棒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由于被磁化而显出磁性;(2)但是铁棒获得的磁性不能保持,因此拿开条形磁铁,软铁棒下端的铁屑纷纷掉下来.故选A.
【点睛】
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靠近磁体(或与磁体摩擦)后具有磁性的现象是磁化.
12.D
【解析】
【详解】
A.卫生球会直接变成气体而消失,发生的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盐在水中变成盐水,发生的是溶解现象,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固态的钢锭变成液态的“钢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详解】
A.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故A错误;
B.铜的熔点是1083℃,温度在1083℃时,也可能铜刚开始熔化的固体状态,也可能是刚熔化完全的液体状态,故B正确;
C.铁的熔点为1535℃,而金的熔点为1064℃,故金会比铁先熔化,故C错误;
D.常温下的氢是气体,氢的凝固点为-259℃,则零下260℃时的氢是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14.50km/h
【解析】
【详解】
根据v=可得,t1===0.5h=30min,
则总时间t=t1+t2=30min+36min=66min=1.1h,
故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50km/h.
15.1530m
【解析】
【详解】
解:设空心管的长度是s,由可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
t1=
声音在空心管中的传播时间是
t2=
因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比声音在空心管中传播的时间多3s,所以
=3s
解得,管的长度
s=1530m
答:此管的长度为1530m。
16. 等大 不能 远视 下
【解析】
【详解】
(1)[1] 凸透镜焦距为10 cm,由图像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cm,即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2] 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3]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
(4)[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若要重新成像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
17. 96 100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方法①
【解析】
【详解】
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
(2)根据沸点的概念判断出水的沸点;掌握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根据由实验得出的高温物体冷却规律,作出选择.
解答:(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
(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100℃;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由于高温物体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先让热茶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冷水,降温效果更好,故选方法①.
故答案为 (1). 96 (2). 100 (3).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 方法①
【点睛】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及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考查沸腾图像的分析,能根据水的沸腾特点判断沸点及质量的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 3×108 小 红外线
【解析】
【详解】
[1][2]光可以在真空或透明介质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红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19. 音调 音色 响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详解】
[1]不断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不同的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同学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出是小刚在喊他。
[3]噪声监测装置能够显示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真空,所以不能利用回声测距的方式测定两座山之间的距离。
20. 液化 吸热
【解析】
【详解】
[1][2]“白气”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冰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
21. 凸 近视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所以此镜片是凸透镜。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眼镜后,当把光屏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像才变清晰,说明加入的眼镜延迟了光线的会聚,因此是一个发散透镜,所以此眼镜是近视眼镜。
22.在桌面上撒一些轻小物体,例如纸屑、泡沫屑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当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时,桌子是会振动的,但直接观察不到,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往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物体,例如纸屑、泡沫屑,这样就会观察到纸片跳动,从而证明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把微小的振动利用转换法进行放大分析观察,物理学方法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和必考点.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