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星球版)
一、教学分析
1、内容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其重要性。
2.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首都。
3.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征
4.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东南亚地图分析位置特点,分析东南亚气候图得出气候特点提升学生的地图素养。
2.用比较法来分析东南亚和家乡的生活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巧妙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服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
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图示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法和图导图练法。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 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 入 新 课 师:多媒体出示有关东南亚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是哪个地区? 学生回答:东南亚 直观展示东南亚的佛光塔影和热带海滨,直观认识本区特色
承转 识认东南亚的轮廓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出示学习目标。
东南亚印象 ↓ 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国家 1.读图定位 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位置并总结位置的描述方法、明确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 2.绘图明线 指导同桌合作认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视频展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识图知国 学法指导:从地图中认识国家的位置、轮廓、首都。 4.知识拓展——东盟:展示相关的资料和视频 根据地图和学案的自学提示, 描述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描绘运输路线,思考设计的原因。 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答案。 自学问题:(1)读图说出东南亚国家的名称和首都。 (2)东南亚共有 个国家。 (3)和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是那几个? (4)唯一的内陆国是那个? (5)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有“千岛之国”之称 完成识图比赛。 加强巩固认识地区位置的方法,培养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归纳总结能力 力图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加深对东南亚的印象
承转 穿越时空,乘上郑和的宝船去东南亚旅行。小问题:宝船从中国出发/返航的季节。
解读东南亚 ↓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影响 看图说话 展示东南亚衣食住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和家乡作对比并思考原因。 析图对比 展示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描述气候特征。 析图明理:给水稻安家 展示水稻生长的相关资料、东南亚的气候、地形、人口分布地图。 引导学生以水稻为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因素,明确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看图识物 展示热带经济作物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初步认识热带经济作物。 提供记忆小口诀:泰菲印马,橡蕉椰棕 1.对照图片对比家乡和东南亚在生活上的差异,并说出原因。 2.根据图片做出合理的推测。 3.读图说出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完成表格。 4.对比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5.阅读资料和图片,设计图例给水稻寻找合适的生长地点。 6.小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7.读图认识热带经济作物,说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 通过图片对比家乡,从自身实践出发认识区域差异并思考原因 先学后教,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承转 说一说我们家乡的农业。
展望东南亚 ↓ 课堂小结 1.小结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地区-位置-自然环境-人。 2.出示东南亚的相关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献计策。 3.展示有关“一带一路”和“泛亚铁路”的相关图片和介绍。 1.归纳知识结构,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为东南亚的发展出谋划策 3.了解中国在东南亚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 明确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
练习 完成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