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联会的染色体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D.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
2、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3、同源染色体是指(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4、对减数分裂的下列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四次
B.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比母细胞的减少一半
C.有性生殖中配子产生的必经过程
D.是物种保持基本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6、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铁丝把颜色和长度相同的2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配对完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B.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C.模拟过程中一共画了2个纺锤体
D.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3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7、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分别是( )
A.2种 2种 B.4种 4种
C.4种 1种 D.8种 1种
8、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
9、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DNA的加倍
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④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
D.若受精卵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过程形成12个四分体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11、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粒数目都相同
12、对下面5个图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3所示的细胞处于图5中的cd段;图1细胞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B.图2细胞中含有0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C.图3产生的子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图4细胞是图3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
D.图5中bc段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13、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 )
A.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1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四分体
C.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一定都相同
D.人的体细胞在分裂时能形成23个四分体
15、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D.甲和丙细胞所处的时期核DNA数目不同,染色体数目相同
16、A和A′、B和B′分别代表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一组精子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17、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③示细胞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8、某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有染色体32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19、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0、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数目加倍
B.图2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概率是0
C.图3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
D.图2、3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图④的BC、DE段
二、非选择题
21、下面三图分别表示某高等生物(假定2N=4)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核DNA及染色单体数分别为 ;乙图表示的细胞名称为 细胞;丙图表示 期。
(2)在甲、乙、丙三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于 细胞。
(3)甲、乙、丙三图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22、下图表示某植物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表示受精卵通过细胞的 分裂、细胞 及细胞生长,发育成植物体的过程。
(2)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 ,这是因为它们的形成过程经过了 分裂。
(3)Ⅳ表示 作用,其结果是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与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
23、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2)图1中Ⅱ时期的数量关系对应图2中的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的过程。
(3)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24、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相关图示。图Ⅰ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Ⅱ、图Ⅲ是某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
甲 乙 丙
Ⅱ
Ⅲ
(1)图Ⅰ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名称是 ,图Ⅱ中的 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图Ⅱ中的乙细胞处于图Ⅲ中的 (填序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图Ⅰ中的 (填细胞名称)。
(3)图Ⅲ中,曲线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 ;曲线 (填序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图Ⅱ甲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
(5)下图Ⅳ所示为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Ⅴ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填序号)。
Ⅳ
① ② ③ ④
Ⅴ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A选项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就要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选项中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可以自由组合的;C选项,因为二倍体生物同源染色体在减Ⅰ中就已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由次级性母细胞形成的配子中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D选项错误,因为同源染色体不可能只移向某一极,而是要彼此分离,分开的染色体随机地移向两极。
2、B
解析: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主要是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并在分裂后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及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所以,这次分裂的结果是造成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与有丝分裂相似,即在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的现象,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这次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再变化。
3、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作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4、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减少一半,这是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
5、D
解析:考查了对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能力。图a中染色体平均移向了两极,细胞中央出现了细胞板,此时应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图b表示的是无丝分裂,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分裂,图示应为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无丝分裂;图c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图d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共含8条染色单体。
6、B
解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用铁丝把颜色和
长度相同的2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1条含有2个染色单体的染色体,A项错误;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如减数分裂Ⅰ后期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B项正确;模拟过程中一共画了3个纺锤体,C项错误;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D项错误。
7、D
解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生成1个或1种卵细胞;生物有多个卵原细胞,能生成2n(n为自由组合的基因的对数)种卵细胞,即23=8种。
8、D
解析: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A项正确;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是受精作用,B项正确;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项正确;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母方,D项错误。
9、D
解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发生DNA的复制,结果使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④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C正确;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
10、A
解析:次级精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为4,染色单体数和DNA数都为8。
11、B
解析: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一分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12、C
解析:图1细胞正在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图2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1;图3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雄性个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图4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说明该细胞为配子,是图3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图5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曲线图,其中bc段是由DNA复制导致的,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对应于图1和图3;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故选C。
13、D
解析: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故此时细胞内含有两条Y染色体。由于经过减数分裂Ⅰ,X、Y染色体彼此分离,故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对于初级精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虽然DNA已经复制,但染色单体仍在同一个着丝粒上,Y染色体数仍为1条。
14、B
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B正确;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不一定都相同,如X和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大小不同,C错误;人的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
15、D
解析:甲、乙、丙三个细胞只有乙和丙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B错误;乙细胞和丙细胞所代表的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都是4条,因此乙、丙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错误;甲和丙细胞所处的时期核DNA分别是4个和8个,染色体都是4条,D正确。故选D。
16、B
解析: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精原细胞应产生两个“互补”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相当于有丝分裂,因此最终产生的4个精细胞(精子)只有两种类型,且互补。故选B。
17、B
解析: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和③,A错误;③表示细胞是有丝分裂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图示细胞可能同时出现在动物的睾丸或卵巢中,C错误;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②③,而①④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18、A
解析: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32条,由于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减半的基础上暂时加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条,所以该动物经间期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32、16、64、64,A正确。故选A。
19、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题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20、D
解析:图1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Ⅱ中期的细胞,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不变,A错误;图2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未配对,有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断为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图3细胞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后形成的细胞,若该动物是雌性动物,则该细胞可以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错误;图2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对应于图4的BC段,图3不含有单体,对应DE段,D正确。故选D。
21、答案:(1)4、8、8 初级精母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2)甲 乙
(3)丙
解析:(1)甲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均等裂,所以该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图甲所示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乙图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甲和乙细胞都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2、 答案:(1)有丝 分化
(2)一半 减数
(3)受精 相同
23、答案:(1)b Ⅰ、Ⅱ
(2)乙 乙→丙
(3)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见下图:
解析:(1)染色单体的数量可以为0,由此可确定b表示染色单体。图1中的Ⅰ为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2)图1的Ⅱ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与图2中的乙相对应。由Ⅱ变为Ⅲ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由第(2)小题知初级卵母细胞(乙)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4)绘图的第一步是标出横、纵坐标的含义。本题中绘图时要特别注意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有:间期DNA分子复制,DNA含量逐渐加倍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24、解析:(1)图Ⅰ中的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Ⅰ,产生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图Ⅱ中的丙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2)图Ⅱ中,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乙细胞处于图Ⅲ中的⑤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仍为体细胞,相当于图Ⅰ中的精原细胞。(3)图Ⅲ中,曲线②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曲线③阶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分裂Ⅰ末期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及产生的生殖细胞,即图中的②③④。(4)由题意可知,该图为雄性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甲存在的错误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如果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数应只有4条,所以染色体数目错误。(5)分析图Ⅳ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图Ⅳ与图Ⅴ中的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2个精细胞。
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 丙
(2)⑤ 精原细胞
(3)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③④
(4)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错误
(5)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