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1 10: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与分离取决于(  )
A. 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 氧浓度的高低
C. 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 D. 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
张大伯去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 肾小囊 B. 肾小球 C. 肾小管 D. 收集管
课堂上,某同学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即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 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 反射弧、条件反射
C. 脊髓、条件反射 D. 脊髓、非条件反射
人体感知外界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脑神经 B. 脊髓 C. 神经元 D. 大脑
某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倒造成胸部以下丧失运动功能。其可能摔伤的部位是(  )
A. 脑干 B. 小脑 C. 脊髓 D. 下肢骨骼
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和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 视网膜、鼓膜 B. 视网膜、耳蜗 C. 晶状体、耳蜗 D. 瞳孔、听小骨
检测发现正常人在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过一段时间又能恢复正常,此过程中促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肾上腺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正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扩大森林覆盖率。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
A. 制造氧气 B. 提高大气的湿度
C. 吸收有机物并把它分解成无机物 D. 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野兔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立即跑回自己的洞穴,这种行为属于(  )
A. 生殖行为 B. 攻击行为 C. 防御行为 D. 迁徙行为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的吸收
B. 可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 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D. 可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食用油是很多食品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平常所食用的瓜子油,主要是从瓜子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
A. 胚轴 B. 胚芽 C. 胚乳 D. 子叶
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子房壁→种子 B. 珠被→果皮 C. 受精卵→胚 D. 胚→果实
“毛毛虫”与“蝴蝶”分别是蝴蝶发育时期的(  )
A. 成虫期、幼虫期 B. 幼虫期、成虫期
C. 若虫期、成虫期 D. 成虫期、若虫期
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  )
A. 子宫 B. 卵巢 C. 胎盘 D. 输卵管
青春期是一个人心智发展、生理机能、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这些变化,有利于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走向绽放持久生命活力的成熟人生。以下的态度和做法错误的是(  )
A.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B. 学会悦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应具有摆脱不良心理的勇气和毅力
C.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体发育应有的一个特征
D. 人会经常犯错,要掩藏自己的错误,也无需改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 ______血,虚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 ______血。
(2)人体遍布全身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是由 ______和 ______构成的。
(3)血液的流动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 ______。
(4)观察心脏的结构,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______,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50年之久。该病主要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该病变的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使患者会出现肌无力、萎缩等症状,据图回答: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 ______和 ______两部分。
(2)如果医生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会 ______(选择正确选项)。
A.有感觉,无膝跳反射
B.有感觉,有膝跳反射
C.无感觉,无膝跳反射
D.无感觉,有膝跳反射
(3)霍金虽然几乎没有运动能力,但是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活动正常,至少说明 ______中的相关神经中枢是完好无损。
(4)请写出健康人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路线 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如图中图甲为大豆种子结构图,图乙为玉米种子的结构图,图丙为大豆幼苗图,据图分析作答: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种皮和 ______,该结构作为幼小的生命体,是由图乙玉米种子中的 ______组成的(填图中代号)。
(2)大豆种子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标号 ______所示的结构;若用碘液处理玉米种子剖面,可以看到玉米种子中变蓝的部位是标号 ______。
(3)图丙所示为大豆幼苗图中的c、d部分对应图甲大豆种子中标号 ______的部分发育而来。
(4)挑选400粒饱满、大小相近的大豆种子,将4个玻璃瓶放倒,在每个玻璃瓶下放两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方放100粒大豆种子,分四组进行如下处理:
①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______瓶。它在本实验起到 ______作用。
②对比b、d瓶,可以研究 ______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③图中b和c两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萌的蝶湖公园散步、晨跑。但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 ______中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 ______。装置A和装置B塑料袋内壁均有小水珠,这是因为图三中 ______生理过程的原因。(填图中字母)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______的强度大于 ______的强度。(填字母)
(4)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式,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___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的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据此回答。
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特点。
2.【答案】C
【解析】解: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其的通透性变大,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
故选:C。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注意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掌握尿形成的两个过程。
3.【答案】B
【解析】解: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B。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以及反射弧的概念.
4.【答案】C
【解析】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关键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5.【答案】C
【解析】解: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
故选:C。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但其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6.【答案】B
【解析】解: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听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故选:B。
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电闪是看见的,与视觉有关;雷鸣是听到的,与听觉有关;产生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产生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
7.【答案】B
【解析】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B、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C、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D、肾上腺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是一种应急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分泌出这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故选:B。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激素的作用。
8.【答案】C
【解析】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不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参与水循环,不合题意;
C、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有机物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D、绿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为各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不合题意。
故选:C。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的重要性。
9.【答案】C
【解析】解:A、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A不符合题意。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不符合题意。
C、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野兔发现天空有老鹰盘旋时,就会往自己洞穴猛跑,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C符合题意。
D、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节律行为等。
注意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蒸腾作用可产生蒸腾拉力,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A正确。
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错误。
C.蒸腾作用可产生蒸腾拉力,,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
D.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D正确。
故选:B。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
11.【答案】D
【解析】解:向日葵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其中子叶的作用是储存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平时吃的瓜子油,主要是从向日葵种子的子叶里面榨取的。
故选:D。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据此答题。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部位不同。
12.【答案】C
【解析】解: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图中可知,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果皮、受精卵→胚。
故选:C。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种子的结构。
13.【答案】B
【解析】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所以“毛毛虫”与“蝴蝶”分别是昆虫发育的幼虫和成虫。
故选:B。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14.【答案】D
【解析】解: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因此人类受精卵的形成场所是输卵管。
故选:D。
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人体就是由这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
15.【答案】D
【解析】解:A、青春期的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确;
B、进入青春期,要学会悦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应具有摆脱不良心理的勇气和毅力,正确;
C、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体发育应有的一个特征,正确;
D、人会经常犯错,这是正常现象,此时要勇敢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而掩藏自己的错误对自身发展是不利的。错误。
故选:D。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16.【答案】动脉 静脉 血浆 血细胞 肺循环 左心室 瓣膜
【解析】解:(1)图中实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虚线表示的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4)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故答案为:
(1)动脉;静脉
(2)血浆;血细胞
(3)肺循环
(4)左心室;瓣膜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如图:
2、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细胞体 突起 A 脑干 A→B→C→D→E
【解析】解:(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B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霍金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50年之久。ALS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可见反射弧中D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受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据此可知,人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选A。
(3)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可见霍金的J脑干是完好的。
(4)健康人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路线: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故答案为:(1)细胞体;突起。
(2)A。
(3)脑干。
(4)A→B→C→D→E。
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听觉中枢、I小脑、J脑干、K上行中束、L下行中束、M躯体运动中枢、G躯体感觉中枢、H视觉中枢。
关键点:明确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一个反射活动。
18.【答案】胚 7、8、9、11 5 10 4 b 对照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
【解析】解:(1)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而菜豆种子没有。胚作为幼小的生命体,是图乙玉米种子中的组成的7胚芽、8胚轴、9胚根、11子叶。
(2)5子叶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大豆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子叶;玉米种子的10胚乳含淀粉,若用碘液处理玉米种子剖面,可以看到玉米种子中胚乳变蓝。
(3)菜豆种子萌发时,4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c叶,1胚轴将来发育成b连接茎与根的部分,2胚根将来发育成a根。
(4)①种子萌发的条件: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种子能萌发的是b瓶,因为b瓶的环境条件适宜种子萌发,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②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对比b、d瓶,变量是充足的空气,可以研究充足的空气是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③图中b和c两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时,探究的问题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
故答案为:(1)胚;7、8、9、11。
(2)5;10。
(3)4。
(4)b;对照;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1分)
图中1胚轴,2胚根,3种皮,4胚芽,5子叶,6果皮和种皮,7胚芽,8胚轴,9胚根,11子叶,10胚乳,a根,b连接根和茎的部分,d子叶,c叶。
掌握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A C B C A 18
【解析】解:(1)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一中A装置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及时被吸收,所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2)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A中叶片没有光,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C光合作用,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导致两个塑料袋中含量大不相同。图三中A过程表示的生理为呼吸作用,其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装置A和装置B塑料袋内壁均有小水珠,这是因为图三中B生理过程的原因。
(3)白天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图二中6-18点,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白天C光合作用大于A呼吸作用。
(4)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18点左右,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故答案为:(1)A
(2)C;B
(3)C;A
(4)18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三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
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及正确的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