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和语文教育。
学习任务一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然后合上教科书,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驱遣( ) 歌谣( ) 桥堍( )
契( )合 旷( )远 海啸( )
苟( )安 拘泥( )
qiǎn
qì
kuànɡ
tù
yáo
xiào
ɡǒu
nì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脉
2.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②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文字是一道桥梁
作者
先有所见所感
将自己融入作品
学习任务一 梳理文脉
2.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②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脉
2.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②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文字是一道桥梁
作者
先有所见所感
将自己融入作品
读者
做具体描写和想象安排
审查文字,适当删减
将文字想象成画面
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字结合体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脉
3.根据思维导读,简要阐述下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学习任务二 梳理文脉
4.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
1.本文论述了“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一观点,请结合“助读材料”,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论述作者的观点。
助读材料
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
1.本文论述了“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一观点,请结合“助读材料”,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论述作者的观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描述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的文字因我们的想象变得更生动。他的身子微胖,我们可以想象到父亲向上攀爬时一定费了不少劲,甚至青筋突起;他的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似是挣扎缩了好几次;身子微倾,通过想象,这一形象便如照片一般在脑中定格。有了想象中还原的这一幕,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切、动人,切实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学习任务三 学以致用
2.请你用从文中所学的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赏析下面这首诗。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人将“梅花落”拆用,又以想象中的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读者可以驱遣自己的想象,想象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带着花香撒满关山。这想象的景色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学习任务四 拓展思考
1、下列选段均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读完后请你概括欣赏文艺作品还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选段一】 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 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 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原由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 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再要反复阅读?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 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 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取着走马看花的态度的,决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也谈不到文 艺鉴赏。 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要认真阅读
学习任务四 拓展思考
1、下列选段均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读完后请你概括欣赏文艺作品还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选段二】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 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 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 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 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 心情契合。
——要训练语感
学习任务四 拓展思考
1、下列选段均选自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读完后请你概括欣赏文艺作品还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选段三】 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当 然要靠读者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别人鉴赏以后的心得不一定 就可以转变为我的心得;也许它根本不成为心得,而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可是只要 抱着参考的态度,听听别人的话,总不会有什么害处。抱着参考的态度,采取不采取, 信从不信从,权柄还是在自己手里。即使别人的话只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我不妨把它 搁在一旁;而别人有几句话搔着了痒处,我就从此得到了启发,好比推开一扇窗,放眼 望出去可以看见许多新鲜的事物。阅读文艺也应该阅读批评文章,理由就在这里。
——要听听别人的话
学习任务五 课堂总结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先论述文字、作者及读者之间的关系来明确文艺的本质;接着以一诗一文为例,正反对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一个基本问题——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