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老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10: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老王》核心素养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体会老王的形象。
2.抓住文本细节,深入理解老王在特殊情况下的独特人物形象,理解“我”的感受。
学习过程
活动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完善
建议:交流分为两步——先交流完善“选材”和“详略”“人物特点”,再交流完善“情感态度”“写法”。
选材 详略 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 写法
事件 全文
(1-4)
(5)
(6、7)
(8-22)
参考示例:
选材 详略 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 写法
事件 全文
(1-4)老王的生活状态 略写 孤苦寒微 同情 全文表达的情感: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白描
(5)老王送冰 略写 老实厚道 尊重、感激同情
(6、7)“文革”期间,送钱钟书看病和生计艰难 略写 善良仁义孤老贫穷
(8-22)临终赠送香油和鸡蛋 详写 善良仁义 感念、愧疚/愧怍 细节;细节上的前后呼应,使其行为具有合理性
活动二 细读文本,完成批注
批注任务1:批注两处(运用动作、肖像、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示例1: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镶嵌”本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在这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没有一丝活气的状态。
课文2: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示例2:对老王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王病重而导致行动艰难,但是却不忘报恩,可以说是文章的亮点,也更加深刻的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3: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示例3:文章中对于老王的语言描写很少,这也充分显示出老王沉默寡言,老实善良的性格。
课文4: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示例4:细节描写,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批注任务2:与人物相关的事或物
课文: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示例:对于生计艰难的老王来说,“车费减半”“冰大一倍”“冰价相等”肯定不符合生活逻辑,老王能感受到作者一家平日在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尊重关怀,所以在老王眼里这不仅是一单生意,还是一份交情,他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谢意。
活动三 组织学生研讨
1.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
示例1:从这句话中看出杨绛内心对老王的愧疚、自责。杨绛当时没能理解老王这一行为的真实意义。老王朴实行为所散发出来的情是至真至纯、毫无污秽的,是极其纯朴的善良。然而,杨绛在老王死后几年才渐渐明白,所以杨绛感到对不住老王。
示例2:老王在病危之时,还拿着如此“贵重”的礼物去送给作者,他只是单纯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去谢谢这么久以来对他关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仅用钱去亵渎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没尽“我”的全力去帮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示例3:幸运与不幸总是相对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当时的杨绛夫妇也并不幸运,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帮助。与这位纯朴、真诚、善良的老三轮车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惭愧。不免在内心涌现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幸运的人们,在生活中,将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更多不幸的人。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示例: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
3.你周围有老王这样的“原形”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活动四 阅读训练
阅读《台阶》,回答问题。
台阶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2.请从选文中找出体现父亲为建造新屋做了漫长准备的细节(两处),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挑”“淌”“揩”“坐”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父亲为生活而奔忙、操劳的状态,体现了父亲的勤劳、为实现理想的执着;“大热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也在为生活而奔忙,也在含辛茹苦地日夜操劳。
2.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两个“捡”字写出了父亲盖屋的准备过程的不容易,既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也表现了父亲盖屋的决心和耐心。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一系列的数字,表现父亲生活的辛苦和勤劳。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侧面描写,写出了父亲的辛苦。
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侧面描写,写出了父亲的辛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