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外国诗二首》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2.比较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理解诗歌中“路”的象征含义。
3.实践通过提问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的自读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引导:关于座右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崔瑗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后来,遇朝廷赦免,才回到家乡。崔瑗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作“铭”,放在座位的右边,用以自戒。这就是原始的座右铭。后来人们用座右铭来指能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今天,我们自读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名诗里面,很多句子曾是很多人的座右铭。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阅读提示”中的要求,由座右铭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活动。
2.展示“阅读提示”片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3.过渡: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在本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二、寻找座右铭
1.学生先自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得通顺。再按照示例,完成“寻找座右铭”学习活动。
提问:假如让你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找一句座右铭,你想找哪一句?为什么?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整体考量和设计整堂误的自读活动,避免项碎答问。本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出示例,方便学生参照。
寻找属于自己的座右铭
我找到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用假设的对话的口吻,显得亲切自然;连用两个“不要”,强调了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没必要灰心丧气。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给了我直面挫折的信心。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完成学习活动。可先与同桌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三、分享座右铭
学生分享,师点评、点拨。
预设
(1)我找到的诗句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忧郁的日子”和“快乐的日子”相对应,“相信吧”用确凿无疑的口吻坚定了读者对于“快乐的日子”的期待。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无论处身何等境地,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2)我找到的诗句是: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诗表达上的特点是:本句中,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是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我之所以把这句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是因为这句诗告诉我,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活动,我们似乎与普希金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交流,感受到了诗人以平等的语气传达的坚强乐观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而言是生活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阅读心得分享的教学环节,要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可能是一句中肯的点评,或是几句要言不烦的总结,总之要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碰撞。自读课文,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在场而不缺位,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现教师的智慧。
四、创读座右铭
师引导:最后,我们将通过小组创读的活动来向普希金的不朽经典致敬。
创读要求:结合你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自选朗读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全诗。
创读建议:可以采用新颖的朗读形式,如可以创设情景,可以尝试用方言来读等。
创读示范:
师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生合: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合: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女合:现在却常是忧郁:
生合: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创读活动,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
创读是一个很开放的教学活动。本节课设计创读活动,旨在整合同学们对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阅读心得以及迁移到新情境的学习能力。有了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创读的形式定然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