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7 做个减法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7 做个减法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1 12: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做个减法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这是学生第四次经历整理算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整理10以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的经验,教科书在编写时更加开放。
教学目标:
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在整理的过程中按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算式进行整理,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
尝试独立做个减法表。
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发现我们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其实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和物品一样,也要经常进行整理,这样我们头脑里的知识就会有条有理。
二、整理一部分算式,感悟整理的方法。
1、出示9道口算卡片并完成,随机杂乱的贴在黑板上。
小朋友们算得真快!这些计算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看到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感受?
(摆放的很杂乱,我们想整理这些算式)
3、观察思考,你们能帮老师进行整理吗?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快来帮老师整理一下吧!
教师选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整理方法:
按被减数相同整理,11-4,11-5,11-6
按减数相同整理,13-8,14-8,16-8
按差相同整理,12-4,15-7,17-9 4、
按照规律补充算式,小结:有序整理。
那么被减数是11的退位减法算式还有别的吗?谁能补充一下。 按上面的规律,分别把每种类型下的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补充完整。
三、小组活动,做个减法表,并寻找规律
1、活动导入: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整理呢?在挑战之前,我们听一听温馨提示。
2、播放视频,唤起以前的经验,为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做好铺垫。
3、小组活动,整理算式,希望大家能做到有序整理。
小组活动要求:
小组成员先商量整理方法,然后分工合作一起整理。
(2)整理好后,说说你们从减法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内通过交流讨论,商量整理方法,每位小朋友的分工合作开始活动,请两个小组集体上讲台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
4、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组里是怎么整理的?
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说说有什么发现。
请黑板上整理的两个小组成员进行汇报,边展示边讲解整理的方法,同时说说小组内发现的减法表中的规律。
组间交流:各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5.集体总结:大家通过多角度观察,发现了很多规律,有请今天的小老师来汇总一下吧!
出示一个完整的减法表,请小老师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来展示减法表中的规律。
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了规律,还要学会利用规律。
1、计算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根据规律再写几组吗?
13-4= 11-8= 8+4=
13-5= 12-8= 8+5=
13-6= 13-8= 8+6=
2、神奇的算式:
22-11=
33-21=
44-31= ……
3、创作规律:自己写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考考同桌,看看同桌能发现吗? 五、全课总结,小结收获。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有序思考,整理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又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发现了减法表中各种规律,最后我们还应用规律解决了问题,大家还自己创造了规律,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做 个 减 法 表
被减数相同: 减数相同: 差相同: 有序思考
11-4 13-8 12-4 多角度观察
11-5 14-8 15-7 利用规律
11-6 16-8 17-9
…… ……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
《做个减法表》这一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这是学生第四次经历整理算式。学生已经有了整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表的经验,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放的很开,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整理。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知识线;一条是暗线:思想线。下面我先结合教学环节来具体来说说两条线索:
第一环节:初步感悟整理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从教室的整理导入到知识的整理,通过做口算,出示9道凌乱的算式卡片,让学生体会整理减法算式的必要性。接下来,通过整理9道减法算式,使学生感悟整理的方法,为整理减法表做好铺垫。最后,通过补充同类型的减法算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并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第二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整理减法表,发现规律。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三次整理的经验,因此,我大胆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独立进行减法表的整理。由于整理之前已经有了知识的铺垫,同时,通过播放“温馨提示”的录像,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自主整理完成的很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通过小组活动,学生整理好了减法表后,进而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最后,通过小老师来总结横行、竖行、斜行的规律,渗透多角度观察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这一环节,通过巩固练习,对学生进行提升。我先设计三组有规律的算式,请学生说出规律,并按照规律继续写下去,目的在与运用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进行计算;其次设计“神奇的算式”,让学生感受算式的规律,体会规律的趣味性;最后,知识升华,放手让自主设计规律,同时渗透应用规律的数学思想。
第四环节: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
上面是我的设计理念和思想,通过课堂的实际的检验,发现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到了系统整理的必要性和方法,使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了学习的全过程,锻炼了孩子各方能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上,也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不足,全班8个小组中有两个小组的减法表没有整理完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指导还要加强,但这样的体验还是应该有的,虽然没有整理完整,但学生也从中有了收获,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他们的活动体验。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提出批评指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