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1 09: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落日下的南极工作站
正在融化的南极大陆
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摄氏度,寒季时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南 极 冰 川
南极动物----企鹅
威德尔海豹
南极贼欧
1271年马克·波罗: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1519年麦哲伦: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1909年罗伯特·皮尔瑞:最早到达北极;
1911年罗尔德·阿蒙森:最早到达南极。
伟大的探险家
新课导入
22 伟大的悲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1.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文中细节,品读重要语句,感受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的精神品质。
3.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学习目标
目标导学一
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作品背景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
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是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人前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公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26日,星期三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作品背景
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
斯科特,英国海军军官及南极探险家。1912年在到达南极点后的归程中不幸遇难。
阿蒙森,挪威著名探险家,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后又飞越北极点。1928年,在寻找飞往北极点的飞艇“意大利”号时失踪。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传记文学
南极:第七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矿物220余种,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相关介绍
【阿蒙森】1872年出生于挪威。他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
相关介绍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的前面,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日抵达南极。
相关介绍
目标导学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
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4 个 人
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示的方法划出探险队返回的时间、宿营地点及人员变化情况。
1912.1.16
5 个 人
屠宰场地1912.2.17
南极点1912年1月18日
搜救队从营地出发1912.10.29
贮藏点1912.3.2
离贮藏点还差17公里1912.3.29
离下一个贮藏点还有20公里1912.3.21
贮藏点
3个人
1912.11.12发现帐篷
说说斯科特探险队的主要人物及其身份。
斯科特
威尔逊
鲍尔斯
埃文斯
奥茨
——英国海军上校
——身份不明(未介绍)
——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英国海军军士
——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细节探究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这三个人是:
斯科特
鲍尔斯
威尔逊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半月
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 帐篷里 无法离开帐篷
12.3.29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整体感知
读完文章后,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3):写斯科特探险队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队捷足先登后,无限失望地踏上归程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五名队员在归途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按照时间顺序,用简单的词语梳理本文的脉络。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 险——全队覆没
目标导学三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交代了斯科特一行往南极点进发的具体时间及所见、所想,说明了斯科特和阿蒙森角逐第一个到达南极点失败,为后文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第2自然段中描写失败的斯科特一行已经精疲力竭,却仍继续步行前往南极点,这表现了什么
这样描写,一方面体现了探险者们遭受挫败而无比失望、痛苦的心情;另一方面,虽然到达南极点也是步人后尘了,但他们也要继续走下去,完成这次意义重大的探险,有力地彰显了他们对自己事业的尊重,以及它们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意志。
第5自然段末尾为什么说“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这是对斯科特一行的心理分析。在南极那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探险的勇士们当然希望早点儿回家,可是他们没有成为第一批踏上南极点的人,没有为自己的国家赢得荣誉,他们失去了精神动力,觉得无颜面对祖国和家人,所以他们害怕回家。
从第9自然段斯科特的日记和他们的行动上,你感受
到了什么
从斯科特的日记里可以感受到他们绝望的心情;在极端困难甚至绝望的时刻,他们仍然继续向前走,表现出探险队员们坚忍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
第10自然段中,奥茨在决定走向死亡前对队友说的那句话表现了什么
奥茨毅然走向死亡,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跟队友说道:“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不想让队友为自己的死亡而难过,他宁愿独自承受这巨大的痛苦。这一方面表现了他的自我牺牲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队友深沉的爱。
“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一个月内”三个表示
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与“一个月内”形成对比,写出阿蒙森和斯科特两支探险队惊人的壮举。“一个月内”也表示斯科特一行晚了一个月,为下文的悲剧作铺垫。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何作用?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本题可运用标题含义分析法和标题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悲剧”前冠以“伟大的”,给人以深深的震
撼。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伟大”的力量,震撼世人的心灵。题目点明了主旨,确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难点探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③死亡之悲: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④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
悲剧
伟大
1.失败之悲—冒险精神
悲剧 伟大
2.作证之悲—诚信
3.死亡之悲—团结 无私
4.世人之悲—敬仰永远悼念,
从中获得精神鼓舞
说一说:作者在文中对整个事件是怎样评价的 它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用: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主旨。
目标导学四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课题中的“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悲”中又何来“伟大” 这是否矛盾
“悲剧”之“悲”是指悲壮。而“悲壮”和“伟大”并不矛盾。因为勇士们的肉体悲壮地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鉴赏评价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联系课文,说说: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
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具备以下精神品质:坚毅、执着、团结协作、勇敢、自信、乐观,以及甘愿牺牲、勇于牺牲等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固然危险,却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冒险的美趣”。
①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因为他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朗读相关语句,品味语言,感受伟大。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②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一行人此时的心情。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的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就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两个词语反衬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表现出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感情?
③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
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④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骄傲”表现出了他们对死神的轻视。他们完成了到南极的任务,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1.以时间为顺序,条理清晰。
课文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历尽艰难、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死去的故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叙述,条理清晰。
2.出色的细节描写。
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充满感情。比如,奥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再如,威尔逊博士在死亡的边缘仍坚持科学观察,并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同时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课文主要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归纳主旨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这个消息的时候,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伟大的悲剧
悲剧
失败之悲
做证之悲
死亡之悲
世人之悲
伟大
勇于探索
诚实守信
集体主义
献身事业
板书设计
【片段仿写】请你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150字左右)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待在家里很无聊,爸爸就带我到少年宫广场去溜旱冰。爸爸给我租了一双溜冰鞋,让我穿上,随后,便开始教我“走路”。我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双脚,刚想跨大一点就摔了一个仰面朝天,我疼得差一点哭出来。这时,爸爸走过来,为我鼓掌,我生气地说:“我摔得这么疼,您还取笑我。”可爸爸还是笑眯眯的,并对我说:“我不是在取笑你,我是看到你进步了而为你鼓掌。你看,你刚才摔跤是因为你挪动的脚步比以前大了一些,这是不是进步?”我点了点头,爸爸继续说:“摔倒了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加油,你一定行的!”在我最需要帮助时,爸爸总是给予我鼓励与安慰。就这样,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掌声,我终于学会了溜冰。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背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