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1 09:52: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看到这些自然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 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不信,你看,万紫千红的时候我们知道春天到了;茂密的大树是夏天清凉的绿伞;秋风吹黄了田野,洁白的雪花是冬的使者。天上飘着的云在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树的年轮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奥秘。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吧。
5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课前导读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作诠释 摹状貌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 周密 简明 生动
1.有关“说明文知识”
知识链接
事理说明文 就是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掲示出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这类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所要说的“理”,而要阐释这个“理”,就要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安排好释理的顺序,所以逻辑顺序行文就成了事理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2.有关“事理说明文”
知识链接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丰富的物候现象。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越。
3.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第一节中“到处”,最后一节的“妙不可言”都要加重语气,放慢语速。第四和第五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朗读时要体会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句,声调上扬,语气加重,读出童真、童趣。
朗读指导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本课中的“语言”是指大自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一种自然规律。
自由朗读课文,你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语言”?
整体感知
七种,分别是:白云高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水中蝌蚪是春天来了;大雁南飞秋天到;大树年轮告诉岁数;鱼鳞圆圈告诉岁数;三叶虫化石告诉人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课文讲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 ?分别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整体感知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1-3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4-5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10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经度差异
纬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逻辑顺序
课文赏析
1、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比比哪组快: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课文赏析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
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
(1~3)
(4~5)
课文赏析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6~10)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
课文赏析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古今的差异。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主要
次要
不能调换位置
逻辑顺序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
第十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方法
回忆:作者“听懂”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明白了白云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雁南飞则是秋天来了,树轮和鱼鳞会告诉它们的岁数,化石告诉很久以前的地貌。
合作探究
怎样才能“看见、听见”大自然的语言,结合课文例子说说。
要想看见、听见大自然的语言,必须细心、多观察。如看见天空中大雁南飞,你就要多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这样就能看见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了。
合作探究
摘出文段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立春过后
再过两个月
不久
夏季
秋天
寒冬
层次井然
合作探究
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提示: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举两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想当然,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才能使人确信无疑。
一、准确,严谨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例 如:
此 外:
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语言特色
二、生动、典雅
“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语言特色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主旨概括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意义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
结构归纳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
拓展延伸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谚语选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作 业 :
1.完成同步练习题
2.背诵知识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