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版七下科学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课件 31张PPT+预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HS版七下科学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课件 31张PPT+预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24 09:10: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下§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课后练习
姓名
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只含有一些小型动物
B.土壤中只含有大量的植物根系
C.土壤中不仅含有植物、动物,还有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大量微生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在“用手搓土壤”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双手的原因是(   )
A.土壤很脏 B.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C.土壤很臭 D.土壤有毒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 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 士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4、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5、“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6、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的无机盐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7、有关植物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伸长区细胞的迅速伸长是根伸长的唯一途径
B.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C. 植物体的根系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D. 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8、下面有关土壤肥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矿物养分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B.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肥力一般就高
C.上层为黏壤质地、下层为粉砂壤质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肥
D.土壤肥力不会因利用而耗损
9、下列人类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②人类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③人类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
④因地制宜地开垦荒地、围湖造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0、沙漠在三类土壤中应属于( )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都不是
11、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 )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12、在下面四个圈内分别填写肥沃土壤中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四种物质和能量。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A 6、B
7、A 8、B 9、A 10、A 11、C
12、水 气 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共31张PPT)
华师大版 七下
§4. 1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从热带丛林中高高的望天树,到寒带苔原上匍匐地面的北极柳;从滨海滩涂的芦苇丛,到高山之巅的雪莲花;从我国 南方的水稻,到北方的小麦;从海南的椰树林,到新疆的葡萄园……无不植根于土壤,从中吸收养分。
万物土中生,土壤抚育着庄稼,养育了人类。
一、土壤的组成
1、土壤:
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仔细观察土壤,土壤中有没有微小的生物
2、用手搓摸土壤,是否有固体的颗粒
3、 用手捏土壤,是否有水分存在的感觉
4、把一些土壤放在盛有水的杯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5、通过上述活动,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有微小生物
有固体颗粒
有水分
能产生气泡
土壤中有固体颗粒、微小生物、水和空气等。
2、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
A、固态成分: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约占土壤体积的50%,是土壤的主体部分。
B、液态成分:主要是水及溶解在水中的许多物质。这部分水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
C、气态成分: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 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视频:土壤中有水
(点击图片播放)
3、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
4、矿物质的作用: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一般占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 95%左右。
A、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成,
B、矿物质的作用:
土壤中含有磷、钾、镁、钙、铁等矿物质化学元素,可提供氮以外的植物 生长所需的各种主要养分。
(点击图片播放)
视频:土壤的形成
将少量土壤平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
产生气体,有焦味。
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腐殖质)。
资料
1、有机物一般易燃烧
2、燃烧时颜色会变黑,并有焦味
3、燃烧时会产生气体,气体挥发到空气中质量会变轻
活动:
5、腐殖质的作用:
A、腐殖质的来源:
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死亡后遗留在土壤里的残体, 还有人工施用的有机肥(如绿肥、厩肥、堆肥、油饼等)等,经过微生物分解后 形成的腐殖质
B、腐殖质的作用:
土壤中的腐殖质呈黑色的小颗粒,使土壤形
成良好的团粒,提高土壤的 保肥、保水能力,有
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相互交换的性能。
结构好的土壤通气良好,能满 足作物对氧气的需要,并能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构不良或水分过多的土壤,通 气不良,易于积累大量二氧化碳,而氧气供给不足,以致危害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的通气性与土粒粒径大小有关。砂土粒径大,土粒间空隙大,空气容易流通, 通气性好。黏土粒径小,空隙也小,空气不易流通,通气性差。土壤粒径大小适中,通气 性也适中。
二、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中,各种粗细不同的土粒混合在一起,表现出土壤的粗细状况, 称为土壤质地。
2、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比例的不同, 可将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
a.砂土:砂粒的含量大于 50%,质地粗糙松散。
b.黏土:黏粒的含量大于 30%,质地细密、厚重。
c.壤土:黏粒含量小于30%,砂粒含量小于50%,质地疏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三类土壤的性状:
质地疏松又肥沃,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点击图片播放)
视频:砂土和黏土
1、参照表4.1.3三类土壤的性状,在校园内或田野里,用铲子采集砂土、黏土和壤土作为试 样,并分别编号(A、B、C)。采土后洗手。活动结束后将土样归回原处。
2、凭手感判别土壤质地。
(1) 土壤试样细而黏,能搓成球状或条状,挤压后不破裂,搓成条后能弯成环状而不破碎, 则是黏土。肉眼观察主要为黏粒,干燥时土块坚硬。
(2) 土壤试样如含砂粒不易搓成球状或条状,挤压后则破碎,其土壤质地为砂土。肉眼观察 主要为砂粒,干燥时成散粒。
(3) 土壤试样细滑均质,搓成球或条,挤压后有裂缝,但未完全破碎,则为壤土。
观察图4.1.6,在(a)、(b)两图中:
1、图 属于黏土,理由是 。
2、图 属于砂土,理由是 。
(a) 黏性大,易成条
(b) 黏性小,松散、不易成条
三、土壤结构
1、土壤结构的类型:
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 中较为理想的结构。
团粒结构
2、团粒状结构的土壤:
A、团粒结构土壤的特点:
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
水又能透水,并具有良好的土壤空气和热量状
况,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以及对养分的保蓄
和供应。
B、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在农田中多施有机肥料,实行绿肥和作物
轮作等,可使土壤中增加新鲜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粒
团聚体
团聚体孔隙
团聚体间的孔隙
团粒结构被破坏的土壤表层,土粒分散,土壤空隙小,土体板结成块状体。 如果土质黏性重,土体会出现“天晴硬似一把刀,天雨烂成一团糟”的状况,不利 耕作。
3、团粒结构土壤与非团粒结构土壤比较
四、肥沃的土壤
1、肥沃的土壤有利植物的生长:
肥沃的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的这些物质和能量,如能适时适量均衡地供给植物,增强土壤和植物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能力,那么土壤的自然肥力就高。
读图:
肥沃的土壤里有死去的动物、植物的残体,还会有蚯蚓等小动物……
2、增加土壤的肥力:
农业土壤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的影响。例如,在干旱地区,通过灌溉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在湿润、低洼地区,可以通过开渠排水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水分。
通过施肥使农业土壤既具有自然肥力,又具有人为肥力,使土壤良性发展。
课堂小结
1、土壤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2、腐殖质可以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3、结构好的土壤通气良好,能满足作物对氧气的需要,并能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作用。
4、土壤质地分为壤土、粘土和砂土三大类。其中壤土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5、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其中以团粒结构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是较为理想的结构。
6、肥沃的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课堂小练
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土壤的物质中,固体物质占95%左右
B. 土壤腐殖质越少越薄,植物生长越好
C. 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D. 蚯蚓越少的土壤越肥沃
C
课堂小练
3、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干燥土壤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D
课堂小练
3、农民常给农作物松土,使农作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丰富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分 D.无机盐
B
课堂小练
4、下列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C.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越利用损耗的越多
D.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C
课堂小练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
B. 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 理想的土壤是指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的土壤
D.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协调程度
C
课堂小练
6、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土壤的物质中,固体物质占95%左右
B. 土壤腐殖质越少越薄,植物生长越好
C. 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D. 蚯蚓越少的土壤越肥沃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下§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预学案
姓名
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点预习:
1、土壤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其中固态物质包括 和 ,这部分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 ,固体土粒间的孔隙由 占据。
2、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 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 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3、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 进入土中,其中包含许多 。
4、土壤中还有各种 、 、 。
5、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一般占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 左右。矿物质由 而成,含有磷、钾、镁、钙、铁等化学元素,可提供氮以外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主要养分。
6、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 和动植物死亡后遗留在土壤里的残体, 还有人工施用的有机肥(如绿肥、厩肥、堆肥、油饼等)等,经过微生物分解后 形成的腐殖质在土壤中呈黑色的小颗粒,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提高土壤的 、 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7、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比例的不同, 可将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 、 、和 。其中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是 。
8、土壤结构可分为块状、柱状、片状、团粒状等各种结构。其中 是各种土壤结构中较为理想的结构。在农田中多施 肥料,实行 等,可使土壤中增加新鲜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二、知识点运用:
1、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 )
A. 矿物质 B. 有机质 C. 水分 D. 空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 B. 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深层 D. 土壤水分和空气贮藏在土壤中,流动性小
3、如下图,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4、以下土壤结构中,对农业生产有良好作用的是( )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 片状结构 D. 团粒结构
5、下列有关土壤矿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矿物质一般占土壤固体部分重量的95%左右 B. 土壤中的矿物质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C. 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矿物质 D. 土壤矿物质支撑着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
6、土壤中含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颗粒物,其中含砂粒比较多的土壤为( )
A. 砂土 B. 壤土 C. 黏土 D. 砾土
7、下列各类土壤中,通气和保持水土性能都比较强,对植物生长较有利的土壤是( )
A. 黏土 B. 砂土 C. 壤土 D. 黄土
8、下列有关土壤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种形式
B. 土壤的物质组成既有无机物,又包含有机物
C. 矿物质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的主要来源
D. 在土壤孔隙贮存的水、空气和有机质,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9、下列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B. 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C. 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越利用损耗的越多
D. 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部分:
1、矿物质 腐殖质 50% 气体和水分
2、大气层进入 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
3、地表 溶解物质
4、动物 植物 微生物
5、95% 岩石风化
6、排泄物 保肥 保水
7、砂土 壤土 黏土 壤土
8、团粒结构 有机 绿肥和作物轮作
二、知识运用部分:
1、A 2、B 3、C 4、D 5、A 6、A
7、C 8、B 9、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