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学生通过假设法理解“几个几少几”这种乘减算式,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境引趣 激思迁移
教师:同学们,你去过游乐场吗 在游乐场里你最喜欢玩什么 那么,游乐场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它吧!
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我们需要通过大石头,敢不敢来挑战
快速口算,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3×2= 4×4= 5×3= 2+2+2+2=
恭喜你们全答对了,那么,就请你们进入游乐场吧!(播放进入游乐场的音乐)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以“游乐园”境情为基础,通过快速口算,一方面复习了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2【讲授】亲身实践 感知探究
1、设置情境:
一群同学来玩旋转木马,请你找一找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1)请同学寻找发现并回答(有4个转盘上每个都坐3个人)
(2)能不能用小棒摆出来 (111 111 111 111)
(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评价:不错的数学问题。
(4)解答:3×4=12(人)
(5)你是怎么想的 (图中有3个4,就用3×4)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每份数同相多”,表示“几个几相加”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这样设计,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也为学习“几个几多几”列成乘加算式,以及“几个几少几”列成乘减算式做好准备,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2、更该题目:
(1)这是,双胞胎兄弟当中的弟弟因为头晕还没有玩就下来了,现在有多少人吗 请用小棒摆一摆。已知条件是不是也要改一改 (请1人到黑板上去改111 111 111 11)
(2)你摆出了什么 (黑板上标出3个3和1个2或4个3少1)
(3)你能根据摆好的小棒算一算现在有多少人吗 小组讨论。
(4)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尽量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来完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3、汇报交流:
预设1:
3+3+3+2=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3个3相加有没有更简便的记法 (3×3)那么还剩下一个2呢 (3×3+2)直接生成预设3.
(3)我们先算的谁 再算的谁 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叫乘加。同学们真棒,都能按照它的运算顺序给它起名字了。板书:乘加。
预设2:
3+3+3+3-1=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这道题有没有简便的记法 4个3相加记成3×4(板书4个3,3×4)比4个3少1,因此要减1。(板书少1,—1)直接生成预设4
(3)我们先算的谁 再算的谁 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我们叫它什么 乘减。
预设3:
3×3+2=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3个3相加,我们就能写成3×3,这时还剩下2人,因此再加上2。
教师把3个3都画上圈,使学生体会有几个3。
(2)我们先算的谁 再算的谁 结果是多少
(3)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叫乘加。同学们真棒,都能按照它的运算顺序给它起名字了。板书:乘加。
预设4:
3×4-1=11
(1)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引导学生观察把3个3都圈上圈之后还剩下2个,能不能也圈上圈呢 如也圈上圈之后你发现有几个3 可是还差一个,怎么办 (板书:4个3少1)
(2)评价:你们这么小就会用假设的思想,以后一定会发现数学中的更多奥秘的。
(3)我们先算的谁 再算的谁 结果是多少
(4)小结: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我们叫它什么 板书:乘减。
【设计意图】
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会深深的感受到: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摆放后的小棒发现:有3个3还多2个,因此可以列成算式“3+3+3+2”,有的学生会想到用乘法简便,进而完善算式为“3×3+2”。还有的学生在掌握4个3的和用3×4的已有的经验上,用假设法理解“4个3少1”可以列成“3×4-1”这个乘减的算式。这样的设计,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突破了此课难点。
4、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在探究玩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这个问题中,同学们探索出用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用乘加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发现了用假设的方法使用乘减解决问题,真的太厉害了。其实游乐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愿意去发现并解决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要先算出乘法的积,再算加法或减法。通过对乘加乘减两个算式的对比,帮助学生加强对两种算式意义的理解。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应用拓展
1、便利店里的乘加乘减知识
用心观察,便利店里有没有我们刚刚学习的乘加乘减知识呢
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吗
2、4D影院左右两侧观众席里各有多少人
3、有多少只熊猫
教师:你喜欢熊猫吗 咱们一起去熊猫馆逛逛。
熊猫盼盼:大家好!我是熊猫盼盼,这是我的兄弟姐妹。1只,2只,3只,5只,啊啊,数不清了,我太笨了,你能帮我数一数,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吗
【设计意图】开放性强、层层递进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反思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游乐场,逛了这么多有趣的地方,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谈谈你的收获吧!
同学们收获了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了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还会用假设的思想去思考,果真收获不小。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