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1 20: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2.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 )
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
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
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
3.“水滴石穿”向我们形象地叙述了土壤形成阶段中的一种方式。以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的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矿物质埋入土壤中形成的
D.岩石在水的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面的解释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
B.这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
C.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
D.上述三项都有可能
5.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6.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的含量
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7.对土壤样本的选取错误的是
A.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
C.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D.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8.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9.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10.粉砂粒的渗水不能说明的是
A.粉砂粒间有空隙 B.具有透水性
C.粉砂粒颗粒较小 D.具有通气性
11.在研究土壤成分的过程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A. B. C. D.
12.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二、填空题
13.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_______,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_______。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______。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4.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 “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15.土壤的结构性能与土壤的 相适应的。三种土壤的性状各不相同。壤土类土壤的 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组成 合理;黏性 、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 ;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16.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7.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了解土壤的性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湿时黏,干时硬的土壤属于 ;房前屋后的菜园地,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 。
18.经测量,台州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
三、探究题
19.目前枯枝落叶成为城市的常见垃圾。小科同学设计了一个关于落叶分解的实验。他选用悬铃木落叶为实验样本,将落叶剪成3厘米×3厘米大小,均匀分装在四个编号为1、2、3、4的2.5升无盖的可乐瓶中。实验所用的土壤都是校园绿化用土,实验过程中保持10~15 ℃的温度,每隔10天往1~3号瓶中各加水100毫升。2个月后将瓶中样本倒出,拣出所有直径大于0.5厘米的枯叶,洗净阴干后称重,结果见下表:
编号 样本内容物 2个月后落叶称重(克) 落叶外观
1 1500克土壤+80克落叶+300克鸽粪 21.5 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
2 1500克土壤+80克落叶+300克豆渣 27.2 大部分黑色,叶片薄,易碎
3 1500克土壤+80克落叶 41.2 大部分枯黄色,有一定韧性
4 80克落叶 63.8 枯黄色,坚韧
(1)根据实验结果, 号瓶分解落叶的速度最快。
(2)你认为鸽粪、豆渣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予以解释 。
(3)请你简单分析4号瓶落叶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2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D
6.A
7.B
8.C
9.D
10.C
11.C
12.B
13. 650毫升 750毫升 土壤有空隙 20% 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14.壤土类土壤 较好 较好 有利
15.
16.D
17.
18.粘土类土壤
19.1 1号瓶子的落叶分解的快,2号瓶子的落叶分解的较慢,说明鸽粪里面营养物质丰富,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较多;所以鸽粪、豆渣在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落叶自身的水分散失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